下载此文档

略论《淳化阁帖》的刻工.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略论《淳化阁帖》的刻工
  魏晋风规恨不传,惟从《阁本》觅真原。   凭谁一问解“胡说”:弃祖推宗崇《大观》?   《淳化阁帖》俗称《阁帖》,宋太宗敕翰林侍书王著甄选内府所藏历代法书名迹于淳化三年(992)摹勒而成,是中国历史上流传至今年代最早的一部丛帖,对中国古代法书名迹的流传居功甚伟,誉者甚至以为它主宰了中国书法近千年来的发展方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圣经”。《大观帖》,又称《太清楼帖》,宋徽宗诏取内府所藏命龙大渊更定编次重摹上石,末署“大观三年(1109)上石”字样。《大观帖》形制与《阁帖》大体相同,更正了《阁帖》出现的一些错误。
  《阁帖》自行世以来,褒贬不一。批评者以为,王著学识见解不高,以至于《阁帖》舛误迭出,自宋以来就不断有学者对此提出批评并进行编次修订及文本内容的考释。这在书法史及书法文献研究领域里的意义毋庸置疑,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阁帖》实用价值的认识和判断,以至于有时下很盛行的一种看法:认为《阁帖》虽负盛誉,但其摹刻欠工,因此在对古代法书遗迹的存真方面不如后来的《大观帖》。
  明确提出这一观点的如已故著名学者启功先生,他曾不厌其烦地表达上述观点:
  以摹刻的技术论,任何宋拓《阁帖》,都比不过真本《大观帖》。(《真宋本淳化阁帖的价值》见《启功丛稿?艺论卷》156页)
  
  《淳化阁帖》刻得既潦草……(《破除迷信》同上313页)
  帖如《大观帖》,几如白粉写就。(《论书?记》同上150页)
   ……宋代《大观帖》……和某些见到墨迹的字比较,都是非常忠实的,有的甚至除了墨色浓淡无法传出外,其余几乎没有两样。(《关于法书墨迹和碑帖》同上115页)
  既然《大观帖》刻得精,就是说其对古代法书原迹笔意的传达更为准确,更接近原作。启功先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影响也很大,因此也误导了一部分对古代书法尤其是魏晋书法学****尚欠深入的青年学子。因为我同一些从事书法创作实践的同道师友交流,他们多有《大观》如何之精于《阁本》云云。依我之见,作为复制品,《阁帖》在反映魏晋笔法方面虽有不足,但也绝非《大观帖》及后来诸刻所能比。本着认真求知的态度,今以钟繇《长风帖》(传)为例,将《阁帖》与《大观帖》做一比较,试作分析。
  《长风帖》,传为钟繇书(宋米芾、黄伯思疑伪,据考证为王羲之作,见《中国书法全集?魏晋南北朝名家卷》附庄希祖之《长风帖》作品考释),笔意遒媚,姿致娴雅,行草相间,或杂楷势。整体观之,动静相参,平和简净,魏晋风范宛然在眼。余曾为之诗云:“高山流水仰‘长风’,日日闲来写一通。但觉浮云舒自卷,飘?r洒落意何穷?”久读之而后滋味弥永,给人以无穷的审美享受。
  首先,《阁本》之《长风帖》在用笔上表现出折锋与侧锋的古法特征。
  折锋是指在下笔时拓下笔锋后或书写过程中突然转向或逆向行笔,由于锋长,而在转折处形成的方笔效果,是重要的古法用笔特征。张怀《书断》中有“长毫秋劲”而“摧锋剑折”的描述,所谓“摧锋剑折”即指折锋。清杜锡五《书法秘诀》云:“前人诗云:‘舵楼一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悟得将军舞剑势,分明草圣折锋时。’”
  
  古人写字,字形多小,善用笔锋,甚至纯用笔锋写就,纵横争折而芒角分明,墨不淹锋,虽多偏侧却骨力劲健,绝不“薄俗而直置”(唐太宗语)。如此则

略论《淳化阁帖》的刻工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