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睡眠机制与睡眠障碍PPT教案.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会计学
1
睡眠机制与睡眠障碍
(一)脑电图
在头皮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来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称为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在动物将颅骨打开或在病人进行脑外科手术时,直接在皮层表面引导的电位变化,称为皮层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
1. 脑电图的波形
α波 8~13次/秒, 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即出现 ;
β波 14~30次/秒 , 新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 ;
θ波 4~7次/秒 , 困倦时出现 ;
δ波 ~3次/秒 , 睡眠、极度疲劳时或在麻醉状态下出现。
(1) α波:8~13次/秒,20~100μV,清醒安静闭目,常呈梭形变化。睁眼时,α波消失,呈现快波,称α波阻断 (α-block) 。
(2)β波:14~30次/秒,5~20μV,皮层处于活动状态
(3)θ波:4~7次/秒,100~150μV,困倦,幼儿常见。
(4) δ波:~3次/秒,20~200μV,睡眠或麻醉,可见于婴儿或智力发育不成熟者。
2. 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大量的神经元同步发生突触后电位,才能总和起来引起皮层表面的电位改变。
大量皮层神经元的同步电活动须依赖丘脑的功能。
一定的同步节律的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活动,促进了皮层电活动的同步化。
去同步化快波
同步化慢波
兴奋
抑制
epilepsy
(二)皮层诱发电位
人工刺激某一感觉传入系统(感觉器官、感觉神经或感觉传导途径上任一点)时,可在皮层相应的感觉区表面引出皮层诱发电位。
意义
寻找感觉投射部位,诊断疾病…
二、觉醒与睡眠
(一)觉醒状态的维持
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有关
实验一:在高位脑干(中脑上缘)断离的猫,即完全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这种猫处于深睡状态,不能被唤醒,引导的脑电只有纺缍波──α波,而无低幅快波──β波。
实验二:在低位脑干(延髓闩处)横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尚能发放冲动,脑电图为低幅快波,偶见睡眠纺缍波──α波,这种猫用人工呼吸,处于清醒状态。
高位脑干
低位脑干
脑干网状结构
两实验表明,在脑干内存在着一个“觉醒中枢”。觉醒波──低幅快波的产生必须有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完整
所谓脑干“觉醒中枢”,其实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由它发出的冲动弥漫性传入到皮层各区,提高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原来同步的α波去同步化,变成低幅快波,即形成β波
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刺激中脑网状结构,唤醒动物,脑电波呈现去极化快波
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类似睡眠,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
易受药物(如催眠药、***)影响。
主要是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的

睡眠机制与睡眠障碍PPT教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6.05 MB
  • 时间2021-09-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