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伤寒论》.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伤寒论》《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全书共12卷,22篇, 39 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 即所谓“六经”。对于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的病理机转加何进行辩证施治, 他作了具体论述。这就是, 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 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 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改进行综合分析, 归纳出它的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 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对于病在表, 或正盛邪衰的三阳证( 太阳、阳阴、少阳), 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对于三阴证(太阴、骄阴、少阴) ,因为是寒邪入里,正虚阳衰,抗病力弱, 所以治疗时就应以扶正为主。在《伤寒论》的各篇中, 六经病的不同症候, 又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所谓八纲)的基本内容。伤寒杂病论原序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 望齐侯之色, 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 曾不留神医药, 精究方术,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 以养其生, 但竞逐荣势, 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 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 持至贵之重器, 委付凡医, 恣其所措, 咄嗟呜呼! 厥身已毙, 神明消灭, 变为异物, 幽潜重泉, 徒为啼泣。痛夫! 举世昏迷, 莫能觉悟, 不惜其命, 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 蒙蒙昧昧, 蠢若游魂。哀乎! 趋世之士, 驰竞浮华, 不固根本, 忘躯徇物, 危若冰谷, 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 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 犹未十稔, 其死亡者三分有二, 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 合十六卷, 虽未能尽愈诸病, 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 以运万类, 人禀五常, 以有五藏; 经络府俞, 阴阳会通; 玄冥幽微, 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 不念思求经旨, 以演其所知, 各承家技, 终始顺旧, 省疾问病, 务在口给, 相对斯须, 便处汤药, 按寸不及尺, 握手不及足; 人迎跌阳, 三部不参: 动数发息, 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4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5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6) 太阳病, 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为温病。若发汗已, 身灼热者, 名风温。风温为病, 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 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7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 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8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9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 病人身大热, 反欲得衣者, 热在皮肤, 寒在骨髓也; 身大寒, 不欲近衣者, 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 太阳中风,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 热自发; 阴弱者, 汗自出。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 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恶:[ wu1 ]音乌,即怕也,不喜欢也。脉数急:数[ shuo4 ]音朔,脉数急就是快而急促的脉象。翕翕:[ xi ]音吸,指发热时高时低。----------------------------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 咀三味, 以水七升, 微火煮取三升, 去滓, 适寒温, 服一升。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 以助药力, 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

《伤寒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幻影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