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学研究-修养工夫论视域下的张载格物说.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学研究-修养工夫论视域下的张载“格物”说
 
 
  【摘要】在对《大学》“格物”的诠释中,张载将安立了儒学根基且很有可能亦吸收了佛教思想成分的道家之“虚心”置于其前,并认为二者是一对互动式的道德修养工夫,修养目的在于“致知”后的德性所知之境。张载不赞同二程以“穷理”释“格物”,一是因为在他看来“穷理”、“尽性”、“至命”具有先后次序,从而其“尽性”及与之处于同一修养层面的“格物”不能等同于“穷理”;二是因为他对“理”、“性”做了分际处理,认为“理”属于物,“性”属于人,从而“穷理”属于“物理”认识方式,与作为道德修养工夫的“格物”分属根本不同的路径。总体观之,张载对“格物”的诠释属于汉唐以来的道德论范式,二程的诠释则发生了某种程度的知识论转向,两种范式虽皆有合理性,但时下的境况更要求重新审视道德论范式;再者,若充分关照“八条目”解释的连贯性,张载之说亦有值得反思之处。
  【关键词】张载 格物 虚心 穷理 修养工夫
  由于《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等宋代目录类书籍及《宋史·张载传》皆无张载撰有《大学》注解方面之著述的记录,加上章锡琛先生整理的《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亦未辑入张氏的《礼记说》,故而长期以来,张载独具特色的“格物”说很少引起学界的关注。①本文则尝试以宋代卫湜《礼记集说》所收张载《礼记说》中关于《大学》的注解为中心对之进行初步的探索。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张载“格物”说的修养工夫意蕴
  众所周知,《大学》在西汉时就被收入《礼记》。作为《礼记》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往往被注《礼》者注解,张载就是在其《礼记说》中对《大学》进行疏释的。在“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注中,张载阐发了他的“格物”思想:
  虚心则能格物,格物则能致知。其择善也必尽精微,无毫发之差,无似是之疑。原始要终,知不可易,然后为至也。
  致知在格物。格,去也,格去物则心始虚明。见物可尽,然后极天下之虑而能思,善也。致知者,乃为学之大本。夫学之始,亦必先知其一贯之道,其造则固有序也。格物,外物也。外其物则心无蔽,无蔽则虚静,虚静故思虑精明而知至也。[1](P31、32)
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为“八条目”,其中“格物”是第一序的工夫,它之前并没有“虚心”。于此可知,“虚心”的出现是张载创造性诠释《大学》的结果。在他那里,《大学》原本“格物→致知”的单线格局变成了“虚心格物→致知”的复杂架构。而从出处看,“虚心”一词来自于《老子》第三章的“虚其心,实其腹”。这意味着,张载将“虚心”置于《大学》的“格物”之前,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有一定关系。②然而,作为儒家学者,又有深研佛教典籍的经历,他不可能在纯粹道家的立场上使用“虚心”。如是,全面准确地理解张载“虚心”的含义就显得至关重要。
  事实上,“虚心”是张载经常提到的概念。在他的思想世界里,“虚心”不仅是与“变化气质”“相表里”的“为学”之道,[2](P274)而且是与外在的“得礼”呈“内外发明”之势的“修持之道”。[2](P270)而无论是其为学之道还是其修持之道,用现代语言表达,都是指道德修养工夫。张载认为,“虚心”是一种能够排除私意、全然公正、是非分明、知所当为的工

国学研究-修养工夫论视域下的张载格物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