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比兴寄托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比兴寄托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 它还是一个重要的诗学原则。其诗学机制是诗人运用比兴手法, 借物寄情, 因事托意, 通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的描写, 蕴蓄无限的感慨和杳渺的情思, 从而取得含蓄蕴藉, 意味悠长的审美效果。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对比兴寄托的特点和作用作了具体的阐述,“所谓比与兴者,借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 则易于穷尽, 而难与感发。惟有所寓托, 形容摹写, 反复讽咏, 以俟人之自得; 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中国诗歌的比兴寄托,一个最重要的艺术模式就是借香草美人以表达政治或人生情怀。这一模式来源于屈原赋。王逸在诗学批评史上较早揭示了屈原赋这种“香草美人”的艺术模式。他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云: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这一艺术表现方式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戏曲理论家吴梅说:“所谓寄托者,盖借物言志,以抒忠爱绸缪之旨,三百篇之比兴,《离骚》之香草美人,皆此意也。”屈原作品中常以香草鲜花表示高洁;用高冠奇服表示超俗;借高丘求女表示追求。自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以来, “香草美人”比兴寄托遂成为文人诗歌的传统。如陈子昂《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华岁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首诗是陈子昂诗作中运用比兴手法最好的一首,基本上全篇均用了比兴体制,意象生动、感情表达委婉曲折、艺术感染力较强。诗以泽兰、杜若长得青翠茂盛,空绝群芳而幽居山林无人欣赏,寄寓自己年少英俊而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慨。又如张九龄《感遇》诗,张九龄较多地借鉴和运用了《诗》、《离骚》等古典诗歌的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发其对朝廷现实的愤懑。如他的《感遇》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元阴?”诗取屈原《橘颂》之意和比兴的手法,表面上是写丹橘,言其经冬犹绿,有坚贞耐寒之节操,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无法荐之于嘉宾。此乃以丹橘的形象和秉性来喻指自己的高尚品格。“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一句,亦可视为诗人受阻于权贵、受谗于奸佞小人的坎坷经历的写照。全诗以比兴开篇,亦以比兴结尾:“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里的“树桃李”,是喻指栽培人才, “此木”,即“丹橘”,是诗人所仰慕的理想人格的象征。这两句寄寓了贤者不遇的慨叹。再如李白《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通篇运用比兴手法,以男女相思,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全诗诗意深含于形象之中,隐而不露,具有含蓄蕴藉的特征。其实所谓“美人”正是诗人心目中治国安民的理想人物,或者是能助其实现报国大志的当权者。李白的另一首《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化用《离骚》旨趣,托言美人见妒,寄寓诗人怀才不遇、遭谗被弃的不平之气。再如《古风》第四十七首和第四十九首,李白创造性地运用了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在第四十七首中以“桃花”和“松树”分别寄托不同品格的人。桃花靠春风而华艳,但它华而不实,经不起风霜考验,衬托出松树独立挺

比兴寄托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