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综合素质》考点特训《刑法》(2021年版) 1.docx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综合素质》考点特训《刑法》(2021年版)_1《综合素质》考点特训《刑法》(2021年版)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强化练****1、单选题 犯罪嫌疑人甲在押期间患严重疾病需办理取保候审,下列主体中无申请权的是_____。
A: 甲本人
B: 甲聘请的律师
C: 甲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D: 甲的父亲

点击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六部委刑事诉讼规定》第20条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律师申请取保候审,有权决定的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同意取保候审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2、单选题 乙与丙因某事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如果乙不拿出2000元给丙,丙将派人来打乙。乙害怕被打,就托甲将2000元带给丙。甲将钱占为己有。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_____
A: 按诈骗罪处理
B: 按敲诈***罪处理
C: 按侵占罪处理
D: 按抢劫罪处理

点击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本题。首先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因为不符合抢劫罪的行为方式。其次,甲的行为也不构成侵占罪,因为侵占罪的前提是合法持有他人财务。

3、单选题 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_____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点击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着车门的乙,在疾驶中突然刹车,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间接故意。根据题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的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故正确答案为B。

4、多选题 李某(22岁)伙同其弟(15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骗取大量财物,则_____
A: 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B: 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C: 李弟不构成犯罪
D: 李弟构成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BC
本题解释:
【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同犯罪的主体。《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在本题中,李弟只有15周岁,对诈骗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故李某与李弟之间不能成立诈骗罪的共同犯罪,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李弟不构成犯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

5、单选题 我国刑法关于刑法溯及力的规定,采用的是_____。
A: 从新原则
B: 从旧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点击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C[解析]《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故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6、单选题 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因为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_____。
A:
C:

点击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综合素质》考点特训《刑法》(2021年版) 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