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渔父》教学设计3.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渔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渔父》是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生死抉择”板块的一篇课文,选自《楚辞补注》。这个专题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死这个哲学命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拥有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在教学中应该由言入文,由文体人,由人察情,由情悟理。通过“铿锵阅读”“铿锵对话”“铿锵思考”“铿锵写作”四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读得铿锵有力,写得掷地有声”,感受“铿锵语文”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正确理解文章;
2. 通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
3. 对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 从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中体会两种思想的交锋。
2. 渔父形象的多元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1. 请学生课前翻译全文。2. 搜集并整理学生问题,寻求解决策略。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两节课来学****渔父》这篇课文。前一节课,同学们做了三件事:首先结合文下的注释,朗读了课文;其次是疏通字句,翻译了全文;最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
二、铿锵阅读,文声相和
1. 一读课文,要求既要读得准确,又要读得流畅。读完后纠正字音。
2. 请学生展示译文,翻译并解说难点。老师点评与纠正。
三、铿锵对话,思想交锋
这篇课文写的是伟大爱国主义者屈原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主要写的是渔父和屈原的对话。“言为心声”,请找出文中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
1.对话①:我清醒——众浊醉 独立意志——随波逐流
何故至于斯(潜台词:不必至于斯)
(1)补充“三闾大夫”资料: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2
(《屈原列传》)让学生从渔父话中体会屈原形象的巨变。
(2)找出屈原话中的关键词“独”,体会这里的“独”既有没有心灵知己、穷途末路的孤独,又有“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语)的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的独立意志,“独”得勇敢,“独”得执着,“独”的豪迈,与“众”相对。
(3)指出屈原自愿忍受生命的困窘和痛苦,“自愿至于斯”
2.对话②:皓——泥 清洁品格——同流合污
(1)概括渔父和屈原言中之意,指出渔父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形象和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同流合污,不苟且偷生,舍生取义,坚持理想的的形象。
(2)找出体现两者思想的关键字“皓”(或“白”)与浊(或“泥”),体会其中的思想交锋、对立冲突,特别感受屈原所表现的“出淤泥而不染”“清洁品格”“清洁的精神”,渔父表现的中国的“染缸文化”“染缸思想”。
(3)“白天不懂夜的黑”,指出渔父对屈原的误解“自令放为”,把屈原的遭遇看作是个人的悲剧。
3.“对话” ③:葬——去(隐 ) 牺牲精神——自由精神
(1)指出结尾文字实写渔父飘然隐去,虚写屈原葬身汨罗,是行动的“对话”。
(2)屈原投身汨罗的举动,后人如何评价:资料投影①“屈原***,不是为了个人的失败,而是为了他不忍看见楚国之日趋覆亡之途。”(施蛰存)

《渔父》教学设计3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