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内经》论消渴.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内经》论消渴
柳长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第一页,共44页。
导 言
现代糖尿病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08年统计,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 ﹪, ﹪,短短十几年发病率大大增加,成为危害国人的主要疾病之一。
第二页,共44页。
一、消渴的概念及分类
“消渴”之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
《内经》有“消”、“消渴”、“风消”、“食亦”、“消瘅”、“脾瘅”、“鬲消”、“肺消”、“消中”、“肾消”等病名记载。
第三页,共44页。

消谷 —— 善饥
消肌肉 ——消瘦
消津液——消渴
(多饮口干)
第四页,共44页。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
《类经》:“阳邪留结肠胃,则消渴善饥,其病曰消。”
二阳,即阳明大肠及胃脉,病邪侵袭胃肠及至心脾,血不得行,谷不得化,则表现为经闭、纳呆等津液亏耗之证。
风消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
风消,指阴精耗损,虚热生风,消烁肌肉以至形体枯瘦之病。
第五页,共44页。
热中
《素问·脉要精微论》:“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
《灵枢·五邪》:“邪在脾胃,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
《灵枢·大惑论》:“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
由于胃中阳热过盛,受纳腐熟过亢,故消谷善饥,此即类似后世所谓之中消。
食亦
《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人,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
《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食亦,即消谷善饥,而身体消瘦无力,是大肠移热于胃,胃移热于胆所致,类似中消证。
第六页,共44页。
肺消、膈消
《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
《素问·气厥论》:“肺消者,饮一溲二。”
肺消寒邪传于肺,见多饮、多尿症状;鬲消由心热传肺,膈中有热。肺消、鬲消均属上消。
第七页,共44页。
脾瘅、消中
《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
《素问·脉要精微论》:“瘅成为消中。”
王冰注:“消中之症善食而瘦”。
《新校正》:“当云善食而溲数。”
《内经》中的“脾瘅”和“消中”为同一类,即后世所称“脾消”、“中消”。是由于脾经燥热,饮食入胃,如汤沃雪,随小便而出。
第八页,共44页。
消瘅
《灵枢·五变》:“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凡体弱性刚之人,多怒气逆,积而为热,乃至热盛伤津,消灼肌肉,便为消瘅。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肾脉……微小为消瘅。”
此消瘅以肾之阴阳受损为主, 症见以小便频数, 饮一溲一等,即为下消之证。
第九页,共44页。
二、消渴的临床特征
多食:《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人”;《灵枢·师传》:“夫中热消瘅,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口渴:《内经》中多次提到口渴症状,胃中燥热,消灼津液,无以上呈,火热之邪耗伤肾水,故见口渴。
多尿:《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心寒传与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或下元虚惫,肾失固摄,约束无制,水谷精微下注,临床可见多尿,小便混浊如脂膏。
第十页,共44页。

《内经》论消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50678539
  • 文件大小563 KB
  • 时间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