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内科学——消渴.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
中医内科学——消渴
细目一:概述
  一、消渴的概念及源流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内热是其主要病机。《金匮要略》立专篇讨论,最早提出治疗方药。《诸病源候论》论述其并发症:“其病变多发痈疽。”刘河间对其并发症作了进一步论述,《宣明论方》指出: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或内障”,《儒门事亲》:“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痱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证治准绳》对三消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二、消渴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消渴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指西医学的糖尿病。他如尿崩症,因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消渴的常见病因
  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二、消渴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消渴的病位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
  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理转化: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
  
细目三:诊断
  消渴的诊断要点
  、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于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证者,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
  ,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细目四:辨证论治
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
  一、消渴的辨证要点
  :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之证。
  二、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三、肺热津伤、胃热炽盛、气阴亏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证候及常见并发症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一)上消
  肺热津伤证
  主症: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中医内科学——消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慢慢老师
  • 文件大小106 KB
  • 时间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