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叶天士《温热论》.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叶天士《温热论》
叶天士《温热论》
叶天士《温热论》
叶天士《温热论》
1.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
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2. 大凡看法,为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
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偱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之慌张矣。
3. 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 然后化热入里, 温邪则热变最速, 未传心包, 邪尚在肺, 肺主气,
其和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篣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4. 不尔,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
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
5.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
汗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证。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其烦躁。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不能一战而解,停一二日再战汗而愈者,不可不知。
6. 再论气病友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
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
7. 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 必致成里结。 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下之宜猛; 此多湿邪内搏,
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矣。
8. 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
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或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闷,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如近俗之杏、蔻、橘、桔等,是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耳。
9. 再前云舌黄或浊,须要有地之黄。若光滑者,乃无形湿热中有虚像,大忌前法。其脐以
上为大腹,或满或胀或痛,此必邪已入里矣,表证必无,或十只存一。亦要验之于舌,或黄甚,或如沉香色,或如灰黄色,或老黄色,或中有断纹,皆当下之,如小承气汤,用槟榔、青皮、枳实、元明粉、生首乌等。若未见此等舌,不宜用此等法,恐其中有湿聚太阴为满,或寒湿错杂为痛,或气壅为胀,又当以别法治之。
,如面色白者,需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
1
叶天士《温热论》
叶天士《温热论》
叶天士《温热论》
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和以故耶?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面色苍白者,需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

叶天士《温热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大笑大甜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