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备考金卷语文(B卷)教师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局二期中备考金卷
语 文 ⑻
注意事项: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 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什么叫做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 就丑。比如赞一美人,你说她像鲜花,似轻燕,你决不能说她像布袋,或者像癞虾蟆。 这就分明承认鲜花和轻燕原来是美的,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 也是如此想。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 长眼晴的人都应该可以看到,都应该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 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 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 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 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 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 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蛾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 “厚重"的概 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 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 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 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
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 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 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 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 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 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 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 都不能见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 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 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 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 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 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 和癞蛤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 半是松的贡献。
(摘编自朱光潜《美与自然》)
材料二: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 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 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 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 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莺飞鱼跃,活泼玲珑,渊 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 的结晶。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元人杨载《景阳宫望月》云:“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明画家沈周《写 怀寄僧》云:“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清人盛青蟠咏《白莲》云:“半江 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杨诗写涵盖乾坤的封建的帝居气概,沈诗写迥绝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备考金卷语文(B卷)教师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72186****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