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办法
依照理论及经验分析,普通在40层(大概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敏感高度(建筑物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要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节设计观念,应用适当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各种难以妥善解决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合用舒服等问题就愈多,对构造、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规定就越高。
构造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构造特殊性,建筑内部梁柱将会不可避免存在,在构造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影响、规避及运用是设计难点。  
对于构造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规定、建筑高度不同以及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设计原则,选取相应构造体系,普通分为六大类:框架构造体系、剪力墙构造体系、框架-剪力墙构造体系、框-筒构造体系、筒中筒构造体系、束筒构造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构造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构造、带加强层框架-筒体构造、连体构造、巨型构造、悬挑构造、错层构造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内钢材产量增长,钢构造、钢-混凝土混合构造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构造。此外,型钢混凝土构造和钢管混凝土构造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构造采用混凝土强度级别不断提高,从C30逐渐向C60及更高级别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构造在高层建筑梁、板构造中广泛应用。钢材强度级别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构造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构造(代号SRC),钢管混凝土构造(代号CFS)和全钢构造(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构造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构造体系剪力墙或筒体是较好抗侧力构件,经常承担了大某些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外装饰规定。  
超高层建筑楼板和屋盖具备很大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步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普通钢构造建筑物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普通不不大于150mm。当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重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计算原理不甚理解或以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长了钢梁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对的,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用钢量20%左右,并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规定,是建筑设计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她建筑之间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种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在构造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发展、高度增长和技术进步,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内核”空间构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