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的断裂_围绕钱钟书先生_化境_理论的思考.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统的断裂———围绕钱钟书先生“化境”理论的思考崔永禄(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1 ) 摘要:钱钟书提出了“化境”翻译理论,但却认为它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理想,钱先生对林纾的翻译提出批评,却赞扬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突显了译者可视的一面,暗示了与传统译论的断裂。通过将钱先生的译论与鲁迅的译论相比较,我们看到了翻译标准和译论的时代特征。关键词:化境;译者创造性;传统断裂;译论时代特征 Abstract:QianZhongshuputforwardthetheoryofsublimationbutregardeditassomethingthatcouldn’ ’ strans2 lationbutwasinfavorofhisinitiativeandcreativity,givingprominencetothevisibilityofthetranslatorwhilehintingadisrupturewithtraditionaltrans2 ’ sandLuXun’ stheories. KeyWords:sublimation;creativityoftranslator;disrupturewithtradition;featuresofthetimesoftranslationtheories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38 (2006 )03-0046-03 罗新璋(1984 )在谈到自成系统的中国翻译理论时,认为中国的翻译理论走过了“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四个阶段,到了化境则是指“艺术上臻于精妙超凡之境,以言翻译,大概就是得心应手,至善尽美”。用钱钟书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入得‘化境’。”这一段话是 1964年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的(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钱先生引语,均出自此文,转引自钱钟书, 1979/1984 )。从“神似”到“化境”是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但一个理论体系沿一定方向向前发展,到了顶峰,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就无法再向前延续发展。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于是只好改弦更张,这在事实上就会出现断裂,与传统的断裂。钱先生在提出这一标准时就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一在对“化境”做出定义之后,钱钟书随即提出“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蔡新乐认为钱先生的化境理论是“愿望的自我欺骗”,“一切归化,不仅‘语文****惯’已成为‘我’的,而且可能连对面那个’你’也成为了‘我’,或者起码是‘我’的影子”(蔡新乐,2001 )。这是对钱先生化境理论非常严厉的批评。不过,钱钟书先生对于翻译作品的评价也是以非常现实的眼光进行的。他在提出化境理想的不可实现之后,接着又说明“讹”是不可避免的毛病。所谓“讹”,就是对原文的背离,用现在的话来说,或许就是误读。钱先生不但指出了“讹”的现象,而且分析了“讹”产生的原因。“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

传统的断裂_围绕钱钟书先生_化境_理论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otao0a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