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 了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乂称作“万里长 城”。一起来看看长城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 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 “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是长城建筑最精华段,集巍蛾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玉关天堑” 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 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 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八达岭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 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关于八达岭的名称有几种由来
1、由“八大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据说所建的长城在这 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座大的山岭,当年兴建这段长城很艰难,工期迟迟完不成,曾先后 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最后通过仙人的点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带笼头羊背鞍, 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所以 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
2、由“巴达岭”谐音而得名。相传元代有一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到此,见这里 关山险峻,层峦叠翠,于是龙颜大悦,给此处赐名“巴达岭”,后讹传为“八达岭”。但 查阅《历代帝王录》、《中国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过叫“巴达黎黎” 的皇帝,却有一位叫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据传他出生在八达 岭所在的延庆县内。
3、由“把鞋粗”谐音而得名。据传明代时,八达岭一带曾一度成为防守满族军队的 前沿阵地,因明时汉人把东北方的满族人称为“勒粗”,所以有人认为八达岭是“把鞋粗” 意为把守鞋靴之岭的谐音。
4、由“八道岭”谐音而得名。传说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大军征战到此,受阻F长城之 外,李自成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前方还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听罢长叹一声:“这 里的八道岭实在是难以越过,看来强攻是不行! ”于是命令起义大军改道而去,后来这里 被称为“八道岭”。
以上四种说法没有确切的文字记我,难以考证。
5、其实最可信的说法,应是《长安客话》中的解释:”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因 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 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 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历史重地
八达岭白古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修 筑了长城,至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明长城大体一致。八达岭是峰峦叠嶂的军 都山风吹草动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夜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 是关山最高者。”可见八达岭的地理战略地位。
经过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 严密防御体系。
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 里长

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72 KB
  • 时间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