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眼的三联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了解眼睛的结构逐步完成。婴儿出生时,只能看到眼前妈妈的脸,以后虽可看到眼前物体,但都是倒立的。以后再用手脚直接接触眼前物体时,才由眼内感光系统所形成的物体倒像纠正过来。 1919 年,德国的谢纳做一实验,他把牛眼后部的巩膜和脉络膜去掉,在其视网膜上看到外面物体的倒像,这个实验证明人眼的屈光系统与几何光学体统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1897 年, Straton 亲身试验。他将倒像望远镜戴在自己眼上,马上看到眼前物体都是倒立的,后凭自己的经验和理智才可挪动,经过一段时间将物象看成正立的,但去掉眼前倒像望远镜后,却感到物体时倒立的,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所以眼睛是有可塑性的,青少年的眼睛通过合理的训练后,视功能和视力均会有所增加。三联动包括调节、集合和缩瞳。 1调节为看清近物体目标,人眼自动改变屈光力大小的能力,即调节调节的计算: 调节=1/ 距离( cm ) 调节幅度是人眼晶状体将调节就功能发挥到极点的能力,即人眼的最大调节力。测量方法有移近法、负镜法和动态检影。调节机制:看近→睫状肌收缩→晶体悬韧带松弛→晶体弹性形变→调节调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按照年龄计算调节幅度最小调节幅度=15- ×年龄最大调节幅度=25- ×年龄平均调节幅度=- ×年龄 2集合眼球是由 6 条肌肉悬挂起来的,即: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人眼视觉的主要功能是忽而看远忽而看近,主要就是靠眼内外直肌的相互协调运动。人眼看近视眼睛向里向下的运动,即集合。近视的成因近视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所决定。遗传因素的作用约占 60% ,环境因素作用占 40 % 以上。排除遗传性近视,长时间紧张的近距离阅读是引起近视的主要动因,防治的根本措施就是让其看远,具体措施方面有远眺、远雾视疗法和眼睛保健操等。但我们在看近时,视线被近环境所包围,无法进行锻炼。 1963 年,徐广第教授用双眼合像视标放在被试者眼前框架上,使地面虚拟的空虚近视消失,并将合像视标放在飞机的前风当上使高空近视消失。后根据视觉生理的双眼三联动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双眼合像法,将近处目标模拟成远处目标,使人眼在近环境包围中仍处于看远状态。由于眼轴散开必然带动调节放松,从而达到治疗假性近视,预防真性近视的目的。棱镜组合式透镜光辉历程 1、1979 年12 月,卫生部在辽宁鞍山市召开全国青少年近视工作会议,共有 70 多位学者专家参加, 汇编论文 60多篇。 2、1980 年6月,创办《青少年近视眼防治》杂志。 3、1980 年教育部卫生司提出“雾视法”防治近视,相关部门开始研发和试验。 4、1981 年10月,全国学生近视防治工作会议(徐州),郭秉宽(教授)等众多眼科专家提出在低度凸透镜(附加基底向内三棱镜)防治近视。 5、1982 年1 月,教育部体卫司等 10 个中央部委发出“彻底贯彻执行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实施办法的联合通知”。 6、1982 年2月,在宁波市召开,全国眼科屈光学研究协作组成立大会,著名眼科屈光学专家缪天荣、吴燮灿主持会议,徐广第致会议结束词。 7、1985 年,国内众多眼科专家学者,在《青少年视力保护》杂志发表文章 30 多篇,陈巨德教授、贾锐锋教授等做出大量试验。陈巨德用低度凸透镜(附加基底向内三棱镜)在小学 3年级学生中配戴+ 观察 4

眼的三联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nfand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