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钱钟书对陈寅恪“以诗证史”的批评资料.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钱钟书对陈寅恪“以诗证史”的批评
一胡晓明先生在《陈寅恪与钱钟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
式之争》一文中曾指出钱钟书和陈寅恪代表两种不同的研究范
式。简而言之,陈注重诗歌的背景和历史学意义,而钱钟书注重
诗歌的纯美学价值。在1958年出版试图证明男女饮酒作乐之事在唐代是可能的,因此,这里的考证和上面
一样,又涉及对古代文化风俗的研究。陈寅恪认为,首先,白居易并没有进入琵琶女的船舱,而是“移船相近邀相见”,即让自己乘坐的船靠近琵琶女的船,再把对方请到自己的客船上,如此,才可能“添酒回灯重开宴”。第二,在逻辑问题以外的是“礼法”问题,即陌生男女的接近上,陈寅恪指出,因为洪迈的疑问已经涉及到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故不能不置一言”。他认为,
唐代风俗和洪迈所处的风俗并不相同,更为开放。更重要的是,对茶商来说,娶来歌女不过是做一个“寻常的外室”,“其关系
本在可离可合之间”,是一种“同居”而不是婚姻。陈寅恪进一步指出,这种轻贱地位低下的女子的风****在唐代士大夫之间非
常普遍,而经过科举考试晋身的士大夫阶级,也“放荡而不拘守礼法”。二
诗歌是否完全不可能佐证历史?在钱钟书自己的《宋诗选注》中,选录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在对“三旬蚕忌闭门
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的脚注里,钱钟书也提到江南农家养蚕时
节忌讳陌生人进门,还引了其他提及同样现象的诗歌做旁证。从
史学研究的角度说,假如关注古代技术和民俗,这些诗词未尝不
可作为史料,因为这里并未都“深挖事物的隐藏的本质,曲传人
物的未吐露的心理”,只是如实记录了当时的一种现象,一种钱
钟书也认定为真实的现象。假如诗歌因为其审美的终极特性仍然
不足以证明养蚕的相关风俗,史学家也必定会参考各种笔记方志
进行研究。可以说,钱钟书对既抒情又写实的诗歌《四
时田园杂兴》的注释和陈寅恪的考证本质上并无不同,虽然钱氏
远未着力于此,还试图加以否定。当钱钟书在评论“历史考据”
和它的“谨严”的时候,似乎也没有意识到,虽然“文学创作的
真实不等于历史考订的真实”,但历史的阐释和洞察力,也绝不
简单地等同于考订。历史学,尤其是现代历史学并不仅仅是在做
“考据”和事实的无谓堆砌,而是需要以“史识”和“史才”提
出阐释,必须追究“所以然”的,而“考据”仅仅是阐释的初步
工夫和手段。
钱钟书诗论的一个重要主题,正在于绝对突出诗歌的情感特
质及其美学主体价值。他在《毛诗正义?一?诗谱序》中认为,古
人以诗为言志的载体是“未尽底蕴”,而“底蕴”就是情感,艺
术是情感的升华:“夫‘长歌当哭’,而歌非哭也,哭者情感之
天然发泄,而歌者情感之艺术表现也”。因此,钱钟书尤其反对清代经学家的诗学。以考据解诗在钱钟书看来多为“迂阔”的
“曲为之解”。他批判戴震是“经生不通艺事”,?J为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泥华词为质言”。在《毛诗正义?一一?行露》
节中,钱钟书又强调“虚拟之词”不应该用作实际的证据,不仅
如此,“诗之情味每与敷藻立喻之合乎事理成反比例”。极而言
之,诗歌越是富于情感,就越背离逻辑。在这个理路中,的确不
难理解钱钟书对于学者把古诗作为历史考证的材料的做法是非
常反感的,而他所针对的是,整个考据学派“逐事责之于实”的
学术方法对艺术审美的侵蚀,同时也希望以此矫正中国清代以降

钱钟书对陈寅恪“以诗证史”的批评资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702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