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ppt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1页,本讲稿共41页
一、理论背景: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法等国已成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德国仍然是封建割据的农奴制国家,农业占主要地位,农业开始向大型化、商业化过渡,广大农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
第17页,本讲稿共41页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
 德国工业革命后,近代工业迅速发展,产业及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
 工业的大发展,促使人们希望将工厂布局在生产成本的最低点。
第18页,本讲稿共41页
(二)目的
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机制,说明和解释人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及城市人口与产业的集聚机制。
1909年,韦伯出版了《工业区位论》一书,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第19页,本讲稿共41页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概要
(一)基本概念 —— 区位因子
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可分为:
1、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 一般因子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最终确定为运费和劳动力。
 特殊因子为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可使相关工业选择特定区位。
第20页,本讲稿共41页
2、区域性因子和集聚与分散因子
 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地点布局的区位因子称为区域性因子
 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为集聚因子;反之,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称为分散因子。
第21页,本讲稿共41页
(二)理论前提
1、三个基本假定条件:
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第22页,本讲稿共41页
2、工业区位理论的构筑
第一阶段: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第23页,本讲稿共41页
(三) 理论重点
1、运费指向论
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1)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
 原料分类:
第24页,本讲稿共41页
原料
遍在原料
局地原料
任何地方
特定场所
(生产时发生的重量转换)
(空间分布)
纯原料
损重原料
产品包含其全部重量
产品包含其部分重量
 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
原料指数(Mi)=
局地原料重量
产品重量
第25页,本讲稿共41页
区位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
区位重量= =原料指数+1
(2)最小运费原理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产品重量
第26页,本讲稿共41页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对应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可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
第27页,本讲稿共41页
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第28页,本讲稿共41页
在生产工程不可分割、原料地为两个且与消费地不在一起时,其区位图形为三角形(见图a):
当原料地为多个,并不与消费地在一起,其区位图形为多边形(见图b)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和区位多边形
第29页,本讲稿共41页
韦伯对于区位的推求,采用了力学方法,即“范力农构架”。即在给定生产1t供应市场(C)的产品,需原料产地M1供应3t原料,原料产地M2供应2t原料的区位三角形中,工厂区位(P)也即是运费最小地点应是M1、M2和C的重力中心。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第30页,本讲稿共41页
假设区位多边形的各个顶点坐标已知,P点坐标为(x,y),P与各点间的距离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2.37 MB
  • 时间202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