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分光广度法.ppt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分光广度法
第1页,本讲稿共37页
光谱分析法导论

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又称为吸光(分光)光度法。
I0
It
光强的
测量
—/L)、入射光为单色光。
第12页,本讲稿共37页
吸光度与光程的关系 A =  bc

b

2b

光源
检测器
显示器


第13页,本讲稿共37页
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A =  bc

c

2c

光源
检测器
显示器


第14页,本讲稿共37页
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 A =  bc





光源
检测器
显示器


蓝绿光
红光
第15页,本讲稿共37页
A = -lgT = Kbc
★ K为吸光系数,物理意义是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
层厚度时的吸光度。
★ K值随b、c的单位不同而不同。
当b的单位为cm,c的单位为g/L,K用α表示,称为质
吸光系数;
A=a b c
★ 当b的单位为cm,c的单位为mol/L,K用ε表示,称为摩
尔吸光系数。
A = -lgT =εbc
a 的单位: L·g-1·cm-1
 的单位: L·mol-1·cm-1
第16页,本讲稿共37页
A = -lgT =εbc
2)当b、ε一定时,A∝c,定量依据
3)物质不吸光,T=1,A=0
物质全部吸收光, T=0,A=∞
1)入射光: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
摩尔吸光系数仅与入射光的波长、被测组分的本性和温度有关,对某一化合物在一定 温度和波长下是一常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之一,可作为定性鉴别的重要依据,也可估量定量方法的灵敏度, ε 越大,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注意:
第17页,本讲稿共37页
吸光度A、透射比T与浓度c 的关系
A = lg(I0/It) = lg(1/T) = —lgT = Kbc
A
T (%)
c
A=kbc





100
80
60
40
20
第18页,本讲稿共37页
吸光度的加和性
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n种吸光物质,只要各组分之间无相互作
用(不因共存而改变本身的吸光特性),则
A = A1 + A2 + … +An
★ 用参比溶液调T=100%(A=0),再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即消除了吸收池对光的吸收、反射,溶剂、试剂对光的吸收等。
第19页,本讲稿共37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又称吸收曲线,是将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一定浓度的待测溶液,测出该溶液对各种单色光的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200 ~ 800 nm波长范围内所绘制的A-λ曲线。
第20页,本讲稿共37页
* 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物质的结构,物质分子结构不同,
具有不同的吸收曲线----定性分析;
* 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吸收曲线
形状相似,最大吸收波长不变;
不同种物质的吸收曲线形状和最
大吸收波长不同。
* 同一吸光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
是不同的。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表明该物质
此时吸光能力最强,次峰次之。
第21页,本讲稿共37页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
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为入射
光。这是因为在此波长处测定
有较高的灵敏度。
干扰物质存在时,依据“吸收最
大,干扰最小”,即干扰物质在
此波长下不吸收或吸收很弱。
选择方法:绘制光的吸收曲线确定最佳波长。
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第22页,本讲稿共37页
参比溶液的选择
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吸光度测量时,溶液的反射、溶剂和试剂等对光吸收,会使
测量结果带来误差,测量时需对上述影响进行校正,可采用
光学性质相同、厚度相同的比色皿放置参比溶液(无待测离子
的溶液),调节仪器使透过比色皿的吸光度为零。
选择参比溶液的原则:使试液的吸光度真正反映待测组分的浓度。
溶剂

分光广度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2.24 MB
  • 时间202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