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隐喻翻译教学认知语言学隐喻.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隐喻翻译教学认知语言学隐喻.docx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隐喻翻译教学认知语言学隐

传统的翻译教学由于受结构主义的影响, 主要注意对英语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进行分析, 以此为基础研究出各种翻译技巧,比如增词法、减词法、反译法、省略法、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隐喻翻译教学认知语言学隐

传统的翻译教学由于受结构主义的影响, 主要注意对英语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进行分析, 以此为基础研究出各种翻译技巧,比如增词法、减词法、反译法、省略法、拆分长句、合并法等。但当学生遇到一些特例的翻译时觉得难以理解, 通常会将原因归结为语言积累不够、翻译实践不够,实际上这是传统的翻译观对翻译学****实践的制约:过于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培养, 要求大量的积累和实践, 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信息提取加工能力。
实际上翻译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不是简单地将来源语言转换为目标语言的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 “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 语言和文本都是来自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体验和认知 ”(王寅 , 2007)。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认知角度对某些隐喻现象加以分析, 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翻译水平。
二、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 认知来源于实践, 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翻译也是这样,翻译过程是一种认知活动,而译文则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认知主体包括作者、读者和译者。译者首先作为读者理解源语语篇后将之在目标语中表达出来,既要考虑作者、作品本身,还要考虑到读者,在翻译中必须将这三个方面都考虑到, 并意识到其中的体验和认知要素, 才能真正译出好的译文。王寅( 2007)在《认知语言学》一书中总结了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六个观点:
翻译具有体验性。翻译是基于对客观外部世界感知和体验的
认知活动,而人类享有基本相同的现实世界, 有大致相同的现实经验,所以不同语言之间才有互译的基础。 而作者创作作品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译者和读者理解其作品的基础也是来自体验, 因此,翻译是一种基于体验的认知活动。
翻译具有多重互动性。 翻译是建立在多重互动基础上的, 互动过程包括现实与主体的互动、 主体与源语的互动、 主体与目标语的互动、以及作者、译者、读者之间的互动。
翻译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翻译既具有体验性, 又具有创造性,因为译者的思维具有创造性, 不同的译者对同一语篇的理解必然会有差异,而来自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的译者, 因受到文化和现实体验的制约,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
翻译的语篇性。 Beaugrande(1978)提出 “翻译的基本单位不是单词,也不是单个句子, 而是语篇 ”。根据这一观点,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提出翻译的语篇性,认为翻译的对象应该是整个语篇的意义,对源语的理解离不开对整个语篇的理解和认知分析, 译者应强调在语篇层面上各类意义的转述,反映出语篇整体性和前后连贯性。
翻译的和谐性。翻译的目的是实现两种不同语言的转换, 达到和谐的人际协作,译者应当顺应语言交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谈隐喻翻译教学认知语言学隐喻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行的笑笑
  • 文件大小12 KB
  • 时间2022-01-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