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型
略读
课时
1


1.知识与能力:积累“格物、诚意、致知、正心、齐家、袖手旁观”等词语;让学生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朗读感知,
整体把握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作者介绍
3.自学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领悟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不知所措
4.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
⑴引导学生圈点批注,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各段的关键句、过渡段、过渡衔接的词语等。不懂的句子勾画出来,以备下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和质疑交流。
⑵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标出论证方法。
⑶自己列出全文的提纲,以备下面的小组交流。
5.梳理课文结构,找出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分组讨论,讨论自己列出的课文提纲。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6.讨论编写的阅读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以“我”为例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
国学生的现状。
第三部分:(13段)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朗读,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学生自己发问,质疑探究文章结构;小组合作,完成文章主脉络的梳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三、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
,质疑问难,(师生、生生)合作交流
⑴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⑵“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⑶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⑷《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⑸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
⑹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⑺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⑻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⑼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⑽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⑾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⑿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⒀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⒁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⑴学生自由朗读4、11、12段,找出所举事例。小组讨论:举例论证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
①作者在课文中第4段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②在第11段摆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理论轻视实验的事实;
③第12段举了自己到美国念物理时吃的苦头,这些事例记述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
⑵小组讨论:本文除了举例论证以外,还有哪些地方用了道理论证方法?
明确:
课文第3段结合《大学》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oapp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