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谚语大智慧——论蒙古族谚语中的哲学智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谚语大智慧——论蒙古族谚语中的哲学智慧
小谚语大智慧——论蒙古族谚语中的哲学智慧
李 书
(赤峰学院 蒙古文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中央民族大学 蒙古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摘 要:谚语来源于民间,是一古族谚语中也充满了强烈的辩证色彩。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所谓对立统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在蒙古族谚语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
脸面漆黑,心地洁白。
“黑”和“白”是对立的,但它们又统一于“人”的身上。再如:
有利则有弊,有明则有暗。
有上就有下,有来就有往。
利和弊、明和暗、上和下、来和往,是对立的,但它们却又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没有利,就没有弊,没有明,就没有暗,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来,就没有往。
事物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不但既对立,又统一,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以上谚语,原来的利、明、上、来,以后由于标准的改变,可能变成弊、暗、下、往。反之亦然。事物之所以发展变化,根本原因就在于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斗争和统一。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纸不能包火,雪不能埋物。
没有无风的春天,没有无雪的冬天。
再巧的媳妇,也做不出无米之炊;再灵的姑娘,也绣不出无线之花。
无不透风之墙,无不衰老之人。
瓜熟蒂落,枣熟自红。
以上蒙古族谚语体现了矛盾的客观性。事物中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在生活中,千万不能主观臆断,“凡是坏事,都怨西院的黑狗”。
没有奶的茶黑,没有灯的屋黑。
没有簸的米黑,不识字的僧黑。
这里的“黑”,是矛盾的普遍性,不仅存在于“没有奶的茶”、“没有灯的屋”、“没有簸的米”身上,而且也存在于“不识字的僧”身上。
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敢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一朝被蛇咬,十
年怕草绳”、“破罐子破摔”,这种害怕矛盾、掩盖矛盾的思想和行为,最终都不能解决矛盾。
矛盾还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各处的乌鸦,叫音不一样。
每个地方的大雁,叫法不一致;每个地方的骡子,走法不相同。
凡牛不一定都花脸,凡喇嘛不一定能念经。
虽然干旱,地有湿有干;虽然立功,功有大有小。
原野的草当中,也有毒草;肥壮的群当中,也有瘦畜。
以上蒙古族谚语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人们认识一切事物的基础,是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内在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量自己力气,才和人家摔跤;估自己舞台,才在人前跳舞。
看兔子的远近拉弓,按牛犊的大小用绳。
要按马群的范围打呼哨,要按被子的范围伸腿脚。
以上蒙古族谚语都说明了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决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生搬硬套、一概而论,否则就好比“拿钥匙劈柴”、“拿斧头***”,即使钥匙再好,斧头再利,也无济于事,因为“拿钥匙劈不了柴,拿斧头开不了锁”。
具体地说,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认识事物的性质时,要分清主要

小谚语大智慧——论蒙古族谚语中的哲学智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englot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