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钢中常见的金相组织区别简析.pdf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 Ni 的 Fe-Ni 合金中,针叶中有一条缝线将马
氏体分为两半,由于方位不同可呈针状或块状,针与针呈 120°角排列,高碳马氏体的针叶晶界清
楚,细针状马氏体呈布纹状,称为隐晶马氏体。
10. 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分解得到极细的过渡型碳化物与过饱和(含碳较低)的 a-相混合组织。它由
马氏体在 150~250℃时回火形成。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
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11. 回火屈氏体-碳化物和 a-相的混合物。它由马氏体在 350~500℃时中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
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已逐渐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在光学
显微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分辨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
显长大。
12. 回火索氏体- 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碳化物颗粒。它由马氏体在 500~650℃时高温
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组织,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
失,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清晰,但在光镜下也难分辨,在电镜下可看到的渗碳体颗粒较大。
13. 莱氏体- 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呈树枝状的奥氏体分布在渗碳体的基体上。粒状珠光
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它是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 650℃~A1 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
14. 魏氏组织- 如果奥氏体晶粒比较粗大,冷却速度又比较适宜,先共析相有可能呈针状(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称为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中魏氏组织的铁素体的形态有片状、羽
毛状或三角形,粗大铁素体呈平行或三角形分布。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界,同时向晶内生长。过共
析钢中魏氏组织渗碳体的形态有针状或杆状,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粒的内部。

渗碳件常见缺陷与对策

缺陷名称:渗碳层出现大块状或网状碳化物
缺陷产生原因:表面碳浓度过高
1. 滴注式渗碳,滴量过大。
2. 控制气氛渗碳,富化气太多。
3. 液体渗碳,盐浴***根含量过高。
4. 渗碳层出炉空冷,冷速太慢。
对策:
1. 降低表面碳浓度,扩散期内减少滴量和适当提高扩散期湿度,也可适当减少渗碳期滴量。
2. 减少固体渗碳的催碳剂。
3. 减少液体渗碳的***根含量。
4. 夏天室温太高,渗后空冷件可吹风助冷。
5. 提高淬火加热温度 50~80ºC 并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6. 两次淬火或正火+淬火,也可正火+高温回火,然后淬火回火。
缺陷名称:渗层出现大量残余奥氏体
缺陷产生原因:
1. 奥氏体较稳定,奥氏体中碳及合金元素的含量较高,2. 回火不及时,奥氏体热稳定化。
3. 回火后冷却太慢。
对策:
1. 表面碳浓度不宜太高。
2. 降低直接淬火或重新加热淬火温度,控制心部铁素体的级别≤3 级。
3. 低温回火后快冷。
4. 可以重新加热淬火,冷处理,也可高温回火后重新淬火。
缺陷名称:表面脱碳
缺陷产生原因:
1. 气体渗碳后期,炉气碳势低。
2. 固体渗碳后,冷却速度过慢。
3. 渗碳后空冷时间过长。
4. 在冷却井中无保护冷却。
5. 空气炉加热淬火无保护气体。
6. 盐浴炉加热淬火,盐浴脱氧不彻底。
对策:
1. 在碳势适宜的介质中补渗。
2. 淬火后作喷丸处理。
3. 磨削余量,较大件允许有一定脱碳层(≤

钢中常见的金相组织区别简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慢慢老师
  • 文件大小308 KB
  • 时间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