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语》与《理想国》的理想人格探析.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21卷第4期2016年8月25日阿广播电易犬雩雩报JournalofHebeiRadio&,2016《论语》与《理想国》的理想人格探析吴之声(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理想人格是指人格的应然、完满状态。《论语》和《理想国》含有丰富的理想人格思想。词频的高低和比例显示,《论语》中的理想人格是“仁义礼知信”五位一体、动态互动的君子形象:以义为质、以礼而立、以知为基、以信为用、以仁为本。《理想国》中的理想人格典范则是以正义为核心,超越世俗欲望,节制、勇敢的哲学家。关键词:《论语》;《理想国》;理想人格;君子;哲学家中图分类号:B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9X(2016)04—0059--04理想人格是指人格的应然、完满状态。中西方的理想人格文化背景虽有不同,但塑造理想人格,追求人生价值,是人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共同追求。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尤其强调通过自我修养成为理想化的人,其核心可以归结为教人怎样做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其丰富的人格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和其他记载孔子生平的书籍之中。在西方古代文化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源头巨著。柏拉图致力于构建一个正义的城邦,其中实现人的正义,即学****以形成理想人格是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条件。下文从《论语》和《理想国》的文本出发,从中西方理想人格思想的源头切入,旨在厘清二者的异同,探求中西方的理想人格追求。《论语》中的理想人格思想1.《论语》理想人格的典范:君子《论语》探讨了很多问题,其中关注的焦点则是“如何做人”,即修身之道,通过学****从而实现自身崇高的道德理想。著名汉学家狄百瑞说过:“孔子所说的学****之道,是一种修身之道,即自我涵养成为君子的德性的道理,也是自己如何去展现出为人的理想性。”[1本文将围绕《论语》中的理想人格进行考察,试图把握《论语》理想人格的代表及特征,这是对《论语》原意的回归。《论语》中出现的理想人格类型主要有两类:圣人、君子,其中出现“圣人”或“圣”8次,“君子”出现107次。“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圣人是《论语》理想人格的最高形式,他们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而且要握有政治权力,能够照顾百姓。在孔子心中,只有尧、舜才是圣人。由于圣人的实现不仅要靠人的自我修养,而且需要有机会走上仕途并安民济世,圣人这一目标的达成就非仅通过自身修养可以实现,因此不能成为对个人的普遍性的要求,实现难度很大。于是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他自身也不敢自称圣人:“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与“圣人”相比,“君子”则是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能够实现的人格理想,具有可实现性、普遍性。孔子对“君子”概念进行了改造,从特指身份地位的概念变为“道德之称”,但仍潜藏着某种地位的痕迹。“君子”是《论语》中的理想人格典范,是内在修养和外在规范和谐统一的个体,是超越实然人生的应然选择,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论语》中提到的君子人格特征十分丰富,涉及范围广。为抓住

《论语》与《理想国》的理想人格探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311 KB
  • 时间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