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四章飞机结构胶接技术.ppt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1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章飞机结构胶接技术
第1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机械连接
(铆接、螺接)
胶接
焊接
现代飞机制造的3大连接技术
第2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第三章 胶 七、胶接接头的结构型式
八、飞机上胶接接头的常见形式
第19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一、胶接理论的现状
胶接过程——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影响胶接强度的因素
胶接强度
测试结果
1、胶粘剂的性质;
2、被粘材料表面的胶接特性;
3、接头设计、接头成型工艺;
4、周围环境应力等。
直接影响
第20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需理论解释的问题
材料的化学结构
胶接特性
定量关系
无圆满解释
第21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二、胶接接头的构成
胶接
内聚力
粘附力
通过胶粘剂的作用把被粘物连接在一起,形成胶接接头。
胶粘剂本身分子间相互束缚在一起的作用力。
胶粘剂与被粘表面上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
第22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两种破坏情况:
“内聚破坏”
“粘附破坏”
内聚力<粘附力
内聚力>粘附力
界面层破坏
胶层或胶粘剂层破坏
第23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三、粘附力和粘接机理
1、粘附力的形成
2、胶接的几种理论
3、提高粘附力的必要条件
第24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1、粘附力的形成
包括胶粘剂与被粘表面之间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作用。
粘附力的形成
第25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2、胶接的几种理论
胶接的几种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扩散理论、化学结合
理论、机械结合理论。
(1)、吸附理论
(2)、静电理论
(3)、扩散理论
(4)、化学结合理论
(5)、机械结合理论
第26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1)、吸附理论
形成胶接连接的阶段
第一阶段:胶粘剂中的高分子由于分子热运动而向与被粘表
面靠近;
第一阶段:是“吸附”,当胶粘剂与被粘物分子间距缩小到足
够小时,分子间引力便发生作用,因而产生吸附。
吸附理论解释:吸附力是极性分子间具有更大的分子间吸力。
(吸附理论认为,胶接作用是胶粘分子与被粘分子在界面层上相互吸附而产生的,胶接作用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物理吸附则是胶接作用的普遍性原因。)
第27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2)、静电理论
静电理论解释:
两种不同的高分子化合物表面紧密接触时,会产生双电层(象电容器的两个极片一样),而产生静电引力。
缺陷
不能解释导电胶也能很好地结合。
(静电理论认为,在胶接接头中存在双电层,胶接力主要来自双电层的静电引力。)
第28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3)、扩散理论
扩散理论解释:
胶粘剂和被粘物分子通过互相扩散而形成牢固的胶接头。
第29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4)、化学结合理论
化学结合理论解释:
胶粘剂和被粘物通过化学反应而达到良好的结合。
第30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5)、机械结合理论
胶粘剂(液态)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缝隙或凹陷处,固化后,在界面区产生齿合或镶嵌连接。
第31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3、提高粘附力的必要条件
胶粘剂整个表面的良好接触,充分浸润,接触角,固、液体分子间吸引力
接触角
第32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四、内聚力和胶粘剂的固化
胶粘剂(液体)在浸润被粘物表面后,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它变成固体的过程。
(1)、胶粘剂本身产生足够强的内聚力;
(2)、承受载荷。
胶粘剂本身分子间相互束缚在一起的作用力。
内聚力
胶粘剂的固化
固化的必要性
第33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2、加温、加压
胶粘剂固化的方法
1、冷凝或溶剂的挥发
“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加热会熔融)
通过冷凝或溶剂的挥发物理变化完成固化。
“热固性高分子化合物”
通过化学反应,聚合成不熔化也不溶解的、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固体高分子结构物质。
第34页,共129页,编辑于2022

第四章飞机结构胶接技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石角利妹
  • 文件大小5.15 MB
  • 时间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