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4清明节手抄报内容.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4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s("print");s("hzh1");s("hzh2");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 108 天。是中国传统节日,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 24 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俗。虽然各地****俗不尽相同, 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 4月 5 号前后, 节期很长,有 10 日前 8 日后及 10 日前 10 日后两种说法, 这近 20 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 1935 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 4月5 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历书》:“春分后十五日, 斗指丁, 为清明,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盖时当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 因此得名。”清明一到, 气温升高,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 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于此日祭祖扫墓, 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XX年5月 20日,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食俗清明节食俗吃欢喜团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 “‘ 欢喜庵’ 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清明节食俗吃清明果清明果也有叫清明稞的。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 ,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 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 制成清明果蒸熟, 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 多年生草本植物, 开黄色小花, 叶小形如菊科植物, 生得一篷篷, 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 女人们手提竹蓝, 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 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 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 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 女人们又像摩术师, 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清明节食俗吃馓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 香脆精美, 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 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 北方馓子大方洒脱, 以麦面为主料; 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 风味各异, 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清明节食俗吃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 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 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 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 糯韧绵软,

2014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1230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