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z.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社会原因
〔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开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士〞阶层的活泼和受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开展的根底。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政治:核心是"仁〞
含义:仁者爱人
 道德:互相保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政治:以德治民〔民本思想〕;"克己复礼〞
〔2〕教育:举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推动"学在民间〞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1〕孟子〔孟轲,亚圣〕的思想:
〔1〕"仁政〞思想;〔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性善说〞,以仁政来回复和扩大人的善性。
2〕荀子〔荀况〕的思想:
〔1〕"仁义〞、"王道〞;〔2〕 "君舟民水〞;〔3〕"性恶论〞,以礼乐规*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比拟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仁政
仁义、王道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儒学境遇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蔚然大宗 秦朝:遭打击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三、道家和法家
〔一〕道家:
1、春秋晚期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道德经"〕
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 〔核心〕
2〕"无为〞思想--顺其自然
 〔1〕人生: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2〕社会关系:小国寡民
 〔3〕政治:"无为而治〞
3〕朴素辩证法思想
-
. z.
2、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开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是相对的;放弃差异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1〕君主要以法治国
〔2〕利用权术驾驭大臣
〔3〕以绝对权势震慑臣民。〔核心〕
 作用: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开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背景: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内容:轻徭薄赋等
 影响:经济开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盛
2、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背景〔威胁西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社会稳定因素〕
〔1〕诸侯国势力膨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土地兼并(阶级矛盾)
〔3〕匈奴为患(民族矛盾)
汉武帝的"贤良对策〞,使得一批知识分子得以通过应对而步入政府官员的行列,封建国家获得了所需要的能臣干吏。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著作:"天人三策""春秋繁露"
2、主要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3、董仲舒新儒学〔大一统思想〕
〔1〕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
1、根本: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2、思想:汉武帝承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4、教育: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评价新儒学
积极
1、加强中央集权,稳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促进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开展;
3、塑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极
1、有浓厚的唯心主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2、思想专制,容易扼杀民族创造力;
3、"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不利于科学思想的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nzct26
  • 文件大小105 KB
  • 时间202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