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清官政治与吏治腐败的探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清官政治与吏治腐败的探究.doc清官政治与吏治***的探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伦理中, “主圣臣贤”式的所谓“清官”政治, 一直受到主流社会的推崇。这不仅仅是由传统政治架构的权力特点所决定的, 而且也包涵了政府与民众对官员社会责任与个人魅力的诉求, 即高尚的个人品格在公权力的行使过程中, 形成社会表率, 从而进一步将施政效果放大。正是基于这一认知, 无论是在传统政治架构的运转, 还是政治价值的认同中,“吏治”一直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无不把吏治作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尽管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之中, 社会的精神与物质层面开始受到欧风美雨的浸润, 但在这些表象的背后, 传统的政治价值观依然是社会主流思想的坚硬内核, 因此, 重视吏治的政治传统也一直贯穿其间。“清官政治”这种传统政治理念中的所谓“理想状态”, 仍然是社会大众的主流期盼, 同时也是清廷从舆论到行动的追求。然而这一追求的背后又是何种常态呢? 晚清***,贪贿成风。政以贿成已然成为当时的一种政治常态。除却日常的咀嚼外官、部院应酬、冰炭两敬等***陋****之外, 凡交结王公、补缺实授、报效邀宠等也都明码标价、***公行。道咸时期的官僚张集馨曾经在自己的回忆体笔记中, 提到了自己对当时北京***的印象:“京官俸入甚微, 专以咀嚼外官为能事。”“每遇督抚司道进京, 邀请宴会, 迄无虚日。”到临别出京时, 还要多有馈赠, “分其薄厚各家留别”,甚至有很多“漠不相识,绝不相关”的人, 也纷纷“或具帖邀请, 或上书乞帮”, 明目张胆地索贿。而多数地方官慑于京官“天子辇下”的舆论优势, 也只能“怒其无因, 闵其无赖, 未尝不小加点染”。然而即使这样, “予者力量已竭,受者冀望未餍”“即十分周到, 亦总有恶言”。这还仅仅是地方官员进京时候的一种礼节性的开支。平时的门包、报效等名目繁多的“陋规”, 即使如恭王这种颇负时望的所谓“贤王”都不能免俗。而时人在臧否人物的时候,也只能以纳贿多少来评判今夕:光绪初年, “督抚入京,应酬政府, 人不过三四百金”; 而到最后,“指缺进贿, 直与交易无异”, 且“恐货币不足以动心, 有借衽席为媚献之地”, 行贿的数量与方式愈发下作,“愈趋而愈下”。在这种恶劣风气的侵蚀下, 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下降:“性情暴戾, 声名平常, 阘冗因循, 一无知觉, 转得高牙大纛, 久任封疆。”或者“并无大优, 而舆论又不甚洽服者, 亦复不数年致身通显”, 而久经历练的官员, 则多“未闻有力陈政绩上达宸知者”。吏治的败坏,已然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传统的政治理想的诉求与恶劣的政治现实,加上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 使得整饬吏治成为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而李秉衡正是对这一问题深有认识, 且积极实践的地方大员之一。李秉衡,字鉴堂, “起家牧令,洊任封圻”,历仕咸丰、同治与光绪三朝。由于“性刚直”, 且朝中并无奥援, 因而仕途坎坷, 一直徘徊于州县末流,属于仕途并不得意的一类官员。尽管如此,李秉衡仍然一反当时***事事推诿、上下弥缝的恶劣官风,事必躬亲, 勤于理政, 并因为居官清正、恪遵操守而被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誉为“北直廉吏第一”,是清末著名的疆吏。李秉衡居官清廉久已为之。早在其出任州县期间,就以廉声闻诸官民。其官宁津县与知冀州时, 都曾卓有政声, 至两地分立德政碑以颂其操守。《宁津县志》所载《李公德政碑

清官政治与吏治腐败的探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05 KB
  • 时间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