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江大学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重点.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1. 一、名词解释横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的波。
2. 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
23、偏移距:炮点到最近检波点之间的距离。
24、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的界面观测的次数。
25、观测系统: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26、地震测线:根据地震勘探的程度、目的和要求,在地面确定下来的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路线。可分为炮点线和接收点线。
27、面波:是指沿地表方向传播的、视速度小、视速度较低的波,它的能量较强,衰减较慢、具有波散性,常呈扫帚状撒开。时距曲线为直线,速度与频率有关。
压制面波的方法:采用井中激发,当面波较强时要加大井深:采用组合检波和组合激发28、声波:是指在空气中传播的波沿地表传播引起的干扰。速度低而稳定,频率高,常在地震记录上形成尖锐的脉冲。在坑中爆炸,浅水池中、干井中及空中爆炸皆可能引起声波干扰。
消除方法:在井中爆炸时注好水或用泥沙压紧:坑中爆炸时可加深炮坑。
29、地震剖面:有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它们常用的显示形式有变面积记录、波形记录、变密度记录、变面积和波形相结合的记录、变密度加波形记录等形式,目前最常用的是变面积和波形相结合的形式。
30、水平叠加技术:野外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方法,在室内处理中进行共中心点叠加技术,经过动校正后叠加起来。
31、盲区:观测不到折射波的范围。
二、填空1、地震勘探三个生产环节: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2、地震勘探:由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穿过地下介质运动,遇到弹性分界面返回地面,用仪器接收地震波,得到地震记录。对接收到的地震记录进行处理、解释,从而就能了解地下介质的情况,这个过程叫地震勘探。
3、地震波的分类:(1)按传播方式:面波、体波(2)按质点振动方向:纵波、横波(3)按传播路径: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多次波、绕射波以及回转波等4、正演:地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分析波场特征、传播规律。反演:在理论的指导下有观测数据作地质分析。
5、地震勘探分为反射波地震法、折射波地震法和透射波地震法,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是反射波地震法。
6、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组:施工组、测量组、放线组、钻井组、炮班、仪器组。
7、常见介质地震模型:均匀介质、层状介质、连续介质。
8、设计观测系统的原则:使记录到的地下界面能连续追踪,避免有效波彼此干涉的现象,施工简单。
9、震源类型:炸药/非炸药10、根据炮点、检波点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对反射界面进行连续追踪,炮点和接收点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这种相互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
11、组合检波:在野外就是将分布在一定范围内的多个检波器联接起来,将其接收到的地震信号叠加在一起作为一道地震信号记录下来。
12、组合检波法的目的:相对增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13、组合方式:检波器组合,震源组合,混合组合。
14、水平叠加剖面获取过程:在野外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方法,采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利用观测系统,得到不同接收点接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中心点的地震记录,即共中心点,然后逐一抽取共中心点道距的记录,对其进行动校正后叠加起来

长江大学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重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zhuangzi1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