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6讲-生命的进化生物登陆.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之启示录
第一讲 生命的解读 其次讲 宇宙的诞生(137亿年前)
第三讲 地球的诞生与奇妙(46亿年前)
第四讲 生命的起源(35亿年前) 氧含量是水中的20多倍,动物登陆后改为气管或肺呼吸。
③削减水分散失:皮肤的最外面为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膀胱或肾可浓缩尿液,重吸取水分。
志留纪末,为了摆脱缺水环境,一些节肢动物产生气管,干脆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产生几丁质外壳,以保持体内水分,支撑身体。当水体干枯时,利用附肢和分节的身体在泥泞中艰难爬行,找寻较潮湿的地方,从而领先登陆,并向空中发展,演化成为昆虫。
最先登陆的动物很可能是昆虫。
经过漫长的进化,昆虫体躯分化出头、胸和腹,常具2对翅、3对足。
蝴蝶兰 蝴蝶 飞蛾
苍蝇 蚊子 蜻蜓
最早登陆的昆虫没有翅膀,生活在沼泽森林中。在爬上树木觅食时,为避开被风刮落摔死,或被敌害捕杀,一些昆虫胸部背面角质膜向两侧突起,可作滑翔运动,逐步演化成原始翅膀。之后,朝身体小型化(蜻蜓类)或翅膀能折叠(新翅类)方向进化。
昆虫为什么会形成翅膀呢?
除了基本的飞行功能外,美丽明丽的昆虫翅膀可用来爱护虫卵、当作音乐器具、用于伪装、警告对手、吸引异性,等等,可谓五花八门,隐藏着太多的隐私。
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极其精确和完善的生存机制,具有许多特殊本领,可用于仿生学。
苍蝇:后翅退化为平衡棒,是“自然导航仪”。据此仿制的“振动陀螺仪”已用在火箭和飞机上,实现无人驾驶。眼睛是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的复眼,可看到几乎360°范围的物体。仿制的“蝇眼照相机”一次能拍摄上千张相同的 相片,用于印刷制版等。
蜻蜓:翅膀前缘的上方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区-翼眼或翅痣,可消退颤振的危害。
飞机飞行时,机翼会发生有害的振动。飞行越快,颤振越强,甚至使机翼折断而坠落(气体动力学颤振现象)。在机翼前缘的远端安放平衡重锤,即可消退有害的振动。
蜻蜒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飞行,据此研制出直升飞机。
蝴蝶:翅膀为有色鳞片,有惟妙惟肖的爱护色,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时而由紫变蓝,在花丛中不易被发觉,据此可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生产出迷彩服。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间或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更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作为个体的人,我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人与世界。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易经》
到了寒冷的冬天,听不到蟋蟀的歌颂,看不到蜻蜓、蝴蝶在空中翩翩飘舞,也看不到蚂蚁在地面上奔忙,大自然显得特别安静。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里,昆虫去了哪里?
为什么昆虫须要冬眠?
昆虫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更而变更。为此,不同的昆虫接受不同的方式(卵、幼虫、蛹或成虫)休眠而越冬。
早期昆虫像水生节肢动物一样,大都经过卵、幼虫(水生稚虫、陆生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称之为不完全变态,如蜻蜓、蟋蟀、蝗虫。
金蝉脱壳
从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其次次造山运动造成气候由暖和潮湿变得寒冷干燥。为了渡过恶劣的环境,不少昆虫如蝶、蛾、蜂、蚊等在幼虫期与成虫期之间产生蛹,称之为完全变态。
破茧(蛹)化(成)蝶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 (陆游)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只追求成长,不追求成功,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定结果,这就是通往 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
我们都见过飘舞的蝴蝶,在展翅翱翔的那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是,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笨拙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苦、黑暗之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苦痛。
昆虫:由于具有气管、翅膀和变态发育行为,在石炭纪快速发展和繁盛,种类多,分布广。之后,成为“花之媒人”,大力促进了有花植物的旺盛,使大地更加朝气盎然。


开始时距今时间(年)
动物界
植物界
新生代
第四纪
300万
人类
第三纪
7000万
哺乳类
被子植物
中生代
白垩纪

鸟类
侏罗纪

爬行类

第6讲-生命的进化生物登陆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ba
  • 文件大小6.64 MB
  • 时间202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