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艳 芝 西安建筑科技高校材料与矿资学院材料科学所电话
第四节 干燥技术
*
所谓干燥过程就是固体物料受热后,蒸发出全部水分的过程。坯体在干燥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解除要发生收缩,在收缩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变形和开裂现象。因此,干燥制度和干燥程度的好与否,是确定陶瓷制品质量优劣和成品率凹凸的主要因素之一。
内容提要
1.干燥的目的
2.干燥机理
3.干燥方法
4.干燥参数的确定
5.坯体干燥与烧结的收缩率
1.干燥的目的
①提高坯体的强度。
坯体经过干燥后、强度增大,便于修坯及搬运,削减了不必要的损耗。
②加速生产周期,节约燃料。
干燥后的坯体在炉内可以快速升温,这样就有利于缩短烧成时间,节约燃料。
③使坏体有足够的吸抽实力。
接受坯体和釉一次烧成的工艺,就希望坯体干燥后气孔率增加,这样也就相应地增加釉浆的吸附实力,提高了烧成后瓷体与釉面的附着力。
1.干燥的目的
干燥后的生坯强度随着水分的降低而提高,当坯体的水分降低到1%~2%时,就有足够的强度和吸附釉层的实力。为丁避开一次干燥水分降至1%~2%,在实际生产中应依据成形中各加工工序的要求,分阶段地进行干燥,最终干燥到适合进窑的最终干燥水分。
1.干燥的目的
陶瓷制品的干燥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既有热量的传递又有水分的扩散。以对流干燥为例,外界热气体以对流的方式把热量传给坯体表面,并以传导方式向坯体内部传热。坯体表面受热后,水分蒸发向外扩散,随着表面水分的蒸发扩散,坯体内部的水分源源不断地向表面扩散补充。再由表面对外蒸发扩散,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最终达到干燥的要求。
2.干燥机理
干燥就是陶瓷坯体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产生脱水的过程。由于坯体中存在的水分的类型不同,故排出水分所需能量不同,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也不一样。依据坯体所含水的结合特性。基本上可分为三类,即自由水、吸附水和化合水。
2.1坯体中水分类型
(1)自由水:自由水又称机械结合水或非结合水,它是指存在于物料表面的润湿水分,孔隙中的水分及粗毛细管(直径大于10-4mm)中的水分。这种水分与物料结合力很弱,属于机械混合、干燥时简洁除去的水分。它所产生的蒸气压与液态水在同温度时所产生的蒸气压相同。在自由水解除阶段,物料颗粒将彼此靠拢,产生收缩现象,干燥速度不宜过快。
2.1坯体中水分类型
(2)吸附水:吸附水又称物理化学结合水,是指存在于物料的细毛细管(直径小于10-4mm)中,胶体颗粒表面及纤维皮壁所含的水分。这种水分与物料呈物理化学状态结合(吸附、渗透与结构水)。吸附水在干燥时较难除去。它所产生的蒸气压小于液态水同温度时产生的蒸气压。
吸附水的数量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更而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大,则坯体所含水的量也越多。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坯体所吸附的水量随所含黏土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也不相同,而一些非黏土类原料的颗料虽然也有确定的吸附实力,但其吸附力很弱因而也简洁被解除。
内容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