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天保工程背景下祁连山保护区封山育林技术研究.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天保工程背景下祁连山保护区封山育林技术研究
摘 要: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但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尽快达到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我国出台了大量的环境保护法案,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祁连山新。森林素来有“地球之肺”之名,在光合作用下,植被源源不断的制造氧气,为人类呼吸提供养分。与人工栽培相比,植被在原始自然的环境下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促使植被的生长能力更强,从而取代退建群种,使生态系统整体的生命力变强。
二、天保工程的背景下祁连山保护区封山育林技术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祁连山保护区地处蒙新、黄土与青藏高原交界处,平均海拔达到4000m以上,地形地势复杂,植被生物种类丰富,为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区域四季温差大,春秋潮湿多雨,冬季阴冷干燥,日温差大,℃,降雨集中于夏季,平均降水量达360mm。
祁连山保护区天保工程封山育林工作从2001年开始,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封育重点区,结合各区域林木种类及属性,设置针对性封育方案。以古城林区为例,该区域是祁连山保护区地形地貌的典型代表,封育树种涵盖灌草、灌木、乔木等,在封育前,技术人员首先对区域情况进行分散调查,确定现地详实现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绘制,才得以批复实施。针对不同树种的年平均生长量、蓄积、封育前后生长动态、盖度变化等进行跟踪记录,已达到恢复植被,保护区域生态的效果。
(二)问题。资金不足是制约封山育林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对于祁连山保护区的资金补助不到位,致使科研工作无法跟进工作进度,检测仪器更新换代慢,致使测量结果不精细,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部署。与此同时,天保工程封山育林建设标准高,基层业务人员素质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封育后管理工作不善,由于封育的周期较长,领导干部的任期较短,在岗位交接过程中频繁出现遗漏重点,资料数据断层等问题,也为封育工作的持续进展带来一定困难。
三、天保工程背景下祁连山保护区封山育林技术实施与发展建议
(一)技术实施。封山育林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祁连山保护区植被涵盖云杉、柏树、桦木、山杨、油松等。封育乔木型立地条件较好,林地林分郁度低,对封育区内自然繁殖能力弱或者幼苗、株树较少、分布不均匀的间隙地块进行补植补造,采用本土混合树种,补植补播树种。初步封育期定为8~10年,针对不同树种,再对封育期进行细微调整。通过封育措施的实施,林地的生长情况得到良好的改善,稳定性得到良好的控制。
区域内封育乔灌型,植被有金露梅、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立地条件好的多为历史过度采伐所致。针对疏林地难治理现状,技术人员采取全封模式,清理掉枯树枯草,对山坡区域的植被进行集中保护,通过挖鱼鳞坑、水平沟等方式实现对疏林地植被的保护。在封育区域内补植优势树种,人工辅助育林。在封地四周设置围栏。封育技术实施6~8年后,区域植被的郁闭度提高,植被更新速度加快。
区域内灌木林涵盖金露梅、杜鹃等植被,一般海拔高,立地条件差,少数民族区可能有

天保工程背景下祁连山保护区封山育林技术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丰儿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