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太湖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小流域治理模式探讨.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太湖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小流域治理模式探讨
摘 要
利用生态循环农业治理小流域污染问题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本文以太湖地区小流域某入湖河道为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种养结合、水陆循环”的生态农业设计方案,为生态循环农业处理的健康养殖方式。在上游北侧2030亩水产养殖区,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标准化治理试点,同步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区创建水生蔬菜种植基地,利用水产养殖尾水培育有机蔬菜,实现种养结合。
针对治理河流周边农田径流和退水污染问题,实施农业面源氮磷生态拦截净化工程。在沿线以村为单位,总体选择以附近村789亩退渔区域(其中530亩退渔还田,259亩退渔还湿)和120亩现状农田区域,在农田内建设生态沟渠拦截氮磷,沟渠汇水进入259亩退渔还湿而成的生态湿地深度净化,实现农业尾水循环灌溉,控制沿河农业面源污染。
针对区域秸秆、生态净化植物秋季收割物、水产养殖清塘淤泥等农业废弃物,设计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采用农业废弃物生化处理制肥机对秸秆和生态净化植物进行综合处理(杀菌、发酵、除臭、浓缩),制成有机肥还至农田;清塘淤泥可用于退渔还田地形平整或堆肥后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
3 具体措施
水产养殖尾水标准化治理
治理区域内水产养殖面积达到8500亩,养殖尾水缓冲净化段较短,污染贡献负荷较大。为保证水产养殖池塘良好的水环境,可因地制宜在上游北侧2030亩水产养殖区内退渔170亩,用于集中建设水产养殖尾水标准化治理工程,改造后养殖区内养殖水面积1500亩。水产养殖尾水通过专用生态排水沟渠导入沉淀+过滤坝+曝气+水生蔬菜种植基地三级净化系统处理。净化后的养殖尾水达到设定水质要求后通过进水渠回用至养殖塘。养殖尾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藻类、水草、螺类等可作为水产养殖的优质饵料,水生蔬菜可投入市场,从而实现种养循环、达到氮磷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生态沟渠:利用养殖区域内原有的排水渠道进行加宽和挖深改造。并在渠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养殖尾水进入生态沟渠后可经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对其进行初步氮磷拦截。
(2)沉淀池:针对水产养殖废水中悬浮物和溶解性氮磷浓度较高的主要特征,采用沉淀方式去除大部分剩余饵料和悬浮物。同时在沉淀池中种植水生植物或设置水生植物的浮床。
(3)过滤坝:沉淀池和曝气池之间、曝气池与水生蔬菜种植基地之间用堤坝分割,并在堤坝间建过滤坝,在坝体中填充大小不一的滤料(细沙、碎石等),通过过滤坝过滤和吸附作用,进一步滤去水体中微型悬浮物颗粒。
(4)曝气池:在曝气池中对养殖废水进行增氧并加入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降解污染物。
(5)水生蔬菜种植基地:水生蔬菜种植基地是培育荸荠、茭白、水芹等蔬菜,用水生蔬菜替代常规水生植物,利用蔬菜的吸收降解作用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蔬菜种植基地内设置高效菌藻共生净化单元,将溶解态氮磷转化为颗粒态。再投放滤食性水生动物,通过其对藻类的捕食和滤食作用去除藻类。蔬菜种植基地靠近曝气池过滤坝附近50%面积配套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各种高效吸收氮磷的水生生物,稳定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确保总体净化效果。
农业面源氮磷生态拦截净化
目前治理区域农田径流

太湖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小流域治理模式探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