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妈妈的柴火灶——粽子快乐.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妈妈的柴火灶——粽子快乐
在五月初五端阳节的这一天,母亲们忙着把刚出锅的粽子,各自上门分送给亲朋邻里相互品尝,并相互夸奖其粽子形式和美味,一派快乐和谐“吃百家粽”的景象。可惜这景象今日已不复存在,现在的礼尚往来也失去了从前的味妈妈的柴火灶——粽子快乐
在五月初五端阳节的这一天,母亲们忙着把刚出锅的粽子,各自上门分送给亲朋邻里相互品尝,并相互夸奖其粽子形式和美味,一派快乐和谐“吃百家粽”的景象。可惜这景象今日已不复存在,现在的礼尚往来也失去了从前的味道。后来有一次偶然翻阅《南齐书》有记载:粽子,在南北朝时,一度被奉为外交礼品。才知道那个时候就开始搞美食外交了。
那时候端阳节各家各户的门上都挂上新鲜菖蒲,听大人们说是用来辟邪的,等菖蒲风干后煮水洗澡,可让人一年不生疮并保佑平安。其实古人对端阳节的忌讳更多,比如《酉阳杂俎》记有:端阳禁忌选房和上房顶;《帝京岁时红胜》记有:端阳禁忌到水边汲水;《抱朴子》记有:端阳禁忌出远门或夫妻同房;《荆楚发时记》记有:五月,俗称恶月,五月五日尤甚。
如此多的禁忌,主要源于端阳节前后正值春夏之交,气候潮湿多变,长虫生疮最易感冒得病,并且还是瘟疫最流行的季节,所以端阳的风俗其实与防病治病有关。于是用菖蒲水搓澡净身以及喝雄黃酒等****俗应运而生。大人们有时还把吃剩的雄黄酒涂在小孩前额,或洒在房间四周,据说可以为小孩壮阳辟邪。这种****俗如今在大西南的武陵山区依然可见。不过在吃粽子时,少了喝雄黄酒,多了吃咸鸭蛋和糖大蒜的****惯。
粽子一开始是用竹筒来装米做成的,以后用菰叶包米叫做“角黍”或“角粽”,基本就是我们现在的四角三棱锥体粽子。在古代,帝王是用牛来祭祀社稷(土神和谷神),于是在五月黄熟的黍,用菰叶包成类似祭坛上牛的角形,这时粽子的形态和用来祭祀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了。据说,封粽子为端午节节令食品,是唐代玄宗皇帝,他还挥毫题过诗:“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这便是“巧粽”的由来。大约就是在这时,粽子东渡日本,成了日本人的“茅卷”。
在我老家,大西南的武陵山区吃的是一种碱水粽子,即用碱水泡米,箬叶(竹叶的一种)裹捆成四角三棱锥体形;碱水粽子不成不甜,多吃几个也不腻,并且有一股世外的幽香;也有用白糖合炒黄豆面蘸着吃。
有一年端阳节,我看见母亲先包几个极小粽子,然后将小粽子又分别包进与其他粽子一般大小的粽子里。母亲说谁吃到了这“怀胎”粽子谁今后就会有福气。于是我们兄弟姐妹争相多吃粽子,都期望吃到“怀胎”粽子而让福气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在母亲眼神的暗示下,我第一个“找”到了“怀胎”粽,但当我拿着粽子解不开绳子时,母亲常会说:“狗吃粽子无解哦!”)。那时我理解的有福气,就是顿顿吃香肉,天天穿新衣。有些地方是把绿豆和大枣放进几个粽子里,谁吃到了谁有福气。
其实以吃***粽子来获得福气或运气的方式,在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中已有体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秀才在临赴考场之前,都要吃家人特别包制的粽子,其形状像一管细长的毛笔,叫做“笔粽”,谐音“必中”,以讨得口彩吉言。
这些民间包粽的****俗,同时也促进了粽子从内心到形式的多样化。如以包法来论,有正三角、枕头、四角形、斜三角、铲子头等形状;以馅料来论,有甜粽的绿豆仁、莲蓉、四黄、核桃、枣泥、豆沙等;有成粽的火腿、蛋黄、咸肉、腊肉、叉烧、烧鸡

妈妈的柴火灶——粽子快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彩霞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