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汉语言文学在国外的发展.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论汉语言文学在国外的发展
文学在国外登堂入室,成为本国学术的一部分,得益及体现于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其一,学者的特地化。“从前欧洲讨论东方学的人,大半是‘海关上的客卿’、‘外交机关的通事翻译’或‘传老师’出身,本人既不是严格的科2
论汉语言文学在国外的发展
文学在国外登堂入室,成为本国学术的一部分,得益及体现于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其一,学者的特地化。“从前欧洲讨论东方学的人,大半是‘海关上的客卿’、‘外交机关的通事翻译’或‘传老师’出身,本人既不是严格的科学家,也不是素来即有志讨论东方学问,所以他们初期的著作,比较本国的学者,往往稍欠精确。
沙畹、伯希和之前甚至与之同时,“不少的西洋汉学家,每但以西洋的汉学为全个范域”,无视中国前贤及当代学者的成果。而巴黎学派诸大师的态度完全不同。伯希和认为:“中外汉学大师之造就,堪称殊途而同归,尤以清初康熙以来,经雍乾而至道光,名家辈出,观其收获,良足惊吾欧洲之人。此果何由,亦由理性之运用与批判之精密,足以制抑偏见成说。其达到真理之情形,实与西方学者同一方式”。因“心向既久”,不禁对继承前辈学者的当代中国学人,也“寄有无限之敬重与盼望” 。高本汉则责成自己追随清代学者的开路工作,而把现代西方语言学方法应用于所整理过的材料。 傅斯年在高著《中国音韵学讨论》中文版(商务印书馆1940年)序言中说:“高本汉先生之成此大业固有其得意之方法,然其探讨接受吾国音韵学家之结论,实其胜利主因之一”。同时他还仔细收集中国当代学术书刊,以追踪中国同行的讨论。
巴黎学派不满于既有的四裔讨论,鼓舞深化中国内部。当时欧洲汉学家的态度有二,一是将中国文明作为与印度、埃及、希腊罗马文明并驾齐驱的世界文明之一,视为纯粹学问的智的对象,以法国为代表;一是从本国的政治、贸易等实际利益动身,英、德、俄为典型。 “讨论中国古代之文化,而能实地接触当今代表中国之人,此种幸运,绝非倾慕埃及或希腊者所可希冀。知有此幸运而能亲来享受者,沙畹为第一人。”而伯希和“治中国学,有几点绝不与多数西洋之治中国学者相同:第一、伯先生之名目学学问真可惊人,旧的新的无所不知;其次、伯先生最敏于利用新见材料,如有此样材料,他绝不漠视;第三、他最能了解中国学人之成果,而接受人”。有鉴于伯希和沟通中外,充分利用中国学人的成就,傅斯年呼吁中国学者“仿此典型,以扩充吾人之范围”。
2
传统人文学科尤其是历史学,以文献讨论为主,辅以其他手段,目的仍在更好地通过文献讨论历史。此一特征,中外一律,而中国尤为突出。由于中国有始终一贯的文字文化,保存传播的技术手段又相对发达,文献的留存极为丰富广泛。这不仅造成中国学术传统中史学特盛的局面,而且竟能影响近代新兴学科的引进进展。考古学长期以发觉和印证文献为要项,文化讨论则多由文史哲学界兼祧,与欧美各国反差明显,也令行内人莫名所以。 葛兰言的趋新尝试,同样受此制约。当时“法兰西史学界颇有欲以社会背景之研讨代替旧派之著重个人心理之解释者” ,葛氏因此想以欧洲封建社会为讨论对象,后发觉

论汉语言文学在国外的发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麒麟才子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