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唐宋文人园林意象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唐宋文人园林意象研究
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了当时文人官僚对自然风景的鉴赏和理解,同时也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怀、对隐逸思想和精神寄托的传达。文人花卉,既让园林富有天然野趣,也充满生活气息。
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文人园林与文人雅士的真性情
这些文人官僚在经营园林时,不仅体现了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同时也融入了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和宦海浮沉的感怀。他们当中有些人满腹才华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有些人虽身居高位却在***斗争中心力交瘁。两宋时期朝廷内外党祸甚烈,波及面极广,知识分子“退亦忧,进亦忧”。他们均在园林的丘壑林泉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和慰藉。这种追求不同于流俗的沉湎隐逸的雅趣成了逃避现实和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唯一出路。
(一)文人园林与文人的隐逸文化
中唐以来的“中隐”思想,导致汉以来的传统隐逸思想的转变。对于士人们而言,“隐”已不再成为身体力行的实践行动而毋宁说是一种获得心理平衡的精神享乐,园林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种精神享乐的载体。[2]
宋代,“仕”与“隐”已构成了文人士大夫的双重人格,“隐于园”已普遍为士人们所接受。在***上,他们必须收敛自己向往自然的天性而在关系复杂背景黑暗的***中沉浮。而在园林中,士人们的精神人格得到放松和回归,返璞归真。而园林中的山水鸟石更增添了园林的乐趣,丰富了园居生活的内涵。苏东坡《灵璧张氏园亭记》中的一段话道出了真谛: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所以说,宋时文人士大夫的隐逸,已经逐渐成为园林的一种情调,一种审美情趣的追求,一种雅致生活的必需。
(二)文人园林与文人的人格境界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中,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政治体系的运作和平衡等等最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政治功能,都主要是由士人阶层担负的;这种状况就在客观上要求士人阶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禀赋,从孔子、孟子到以后历朝历代的思想家,都把尊德修身作为士人阶层的基本追求之一,它是士人阶层得以成为社会支柱的主要条件。由于具有这样一种根本性的需要,所以客观上要求士大夫个人不论遇到什么不幸和挫折,都不能放弃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传统宋代士人王禹稱描写自己命运的《三黜赋》是以这样的语句表明自己道德志向的:“屈身兮不屈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而园林是文人士大夫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因此也就在艺术方面以不同形式寄托了文人们的境界和对人格完善的追求。
首先最明显的是给园林和园中建筑的取名。“寄傲”“怡志”等类似的名字都非常常见。唐朝时期柳宗元在贬官永州期间开发建设了永州好几处风景,将住所附近的小溪、泉眼、水沟、水池以及人工修建的池中岛、亭、堂均冠以“愚”之名。这些名字寓意他是“以愚触罪”而被

唐宋文人园林意象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十二官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