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docx


文档分类: | 页数:约7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2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题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研究——基于中美两国的实证分析
Research on Macro Stress 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Empirical Analysis of US and China
姓名: 张力
学号: 1101213254
院系: 汇丰商学院
专业: 金融学
研究方向:
导师姓名: 黄海峰
二O一四年五月
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摘要
宏观压力测试,是一种前瞻性地评估极端不利经济冲击下金融机构脆弱性的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监管机构的大力推广下,已在世界多国的银行体系进行了实践应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和银行危机频频发生,进一步凸显了压力测试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国,央行与银监会虽也在积极推广压力测试,但限于国内银行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较为薄弱,至今尚未形成标准化的宏观压力测试方法框架。各商业银行根据基本指导,自行开展的压力测试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和对银行体系状况的整体判断。
本文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压力测试框架,以研究当宏观经济处于“异常但可能发生”的恶化情景时,对商业银行整体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该压力测试框架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将压力测试流程中的风险传导与情景设置两大板块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了宏观经济因子之间的动态联系、影响的时滞效应及银行体系信用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反馈作用。通过对所估计的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直观地展示出各个宏观经济变量冲击对信用风险指标的影响和贡献程度。再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将假定的初始冲击数值代入模型,形成整体动态压力情景,继而生成信用风险指标在受压状况下的概率分布,并得出多次模拟下的均值和给定置信水平下的风险值。
基于所构建的理论及模型框架,本文首先将其运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银行业,对贷款拖欠率指标进行了压力测试。回归及检验结果显示,所选取宏观经济因子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与假设一致,并和美联储最新公布的官方压力测试结果吻合,说明模型和方法是合理有效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各个宏观因子体现出了不同的时滞性特征。
其后,我们再将该框架应用于对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宏观压力测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宏观经济因子的选取进行了调整,并充分考虑国有银行对其不良贷款存量的几次大规模核销,加入了一个反映政策影响的虚拟变量,以冲销数据异常跳点对研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GDP增速放缓和货币总量
收紧的压力状况下,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会显著增加,导致多家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下跌到银监会规定的底线之下,进而增大整个金融体系所承受的压力。货币供应量(M2)增速对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尤为突出,体现出中国央行直接干预M2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美国相比,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对宏观冲击的反应整体较为滞后,但反应程度相对更强。
事实上,受宏观经济结构性调整转型、利率市场化持续加深、银行业竞争加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已经出现明显减缓趋势,部分主要银行甚至已经面临较为严重的资本充足率压力。因此,在当前时点,对极度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中国商业银行开展信用风险宏观压力测试是十分必要的。而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指出,中国商业银行仍需加强风险预警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压力测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Research on Macro Stress 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Empirical Analysis of US and China]
[ZHANG Li] ([Finance])
Directed by [HUANG Haifeng]
Abstract
Macro stress testing is a forward-looking risk management technique for assess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under extreme adverse economic shocks. Though started late, it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banking system of many countries unde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regulat

vc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何露雪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