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儿推拿稿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儿推拿稿件

推拿常用介质是指在推拿施术穴位的皮肤涂敷不同剂型的滑润剂。介质有滑润保护皮肤的作用,同时兼有协同手法治病的作用。
常用介质:
温开水、葱水(汁)、姜水(汁)、薄荷水、
以拇指或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及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手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频率为80~120 次/分。

以中指端或屈曲的食指第二指间关节在一定的穴位上作有节律的叩击,称捣法
【手法要求】
手法节律要均匀,频率为90~100 次/分。快而重的捣有兴奋作用;慢而轻的捣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本法刺激较强,宜于其他手法结束时进行。

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在一定穴位上反复相对用力作一松一紧的提拿动作。
手法动作要缓和连贯,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
本法刺激较强,宜于其他手法结束时进行。
3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
胸腹部穴位
2


上肢部穴位
4
腰背部穴位
3
头面部穴位
下肢部穴位
5

特点一:小儿推拿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本身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而且还具有“线”状及“面”状。
特点二:相当多穴位都聚结在两手,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

头面部穴位
攒竹(天门)
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眉弓(坎宫)
两眉头至眉梢成两横线。
太阳
两眉后凹陷中。
耳后高骨(高骨)
两耳后,乳突后缘与后发际交界处。
【临床应用】推攒竹、推眉弓、揉太阳、揉耳后高骨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常配合使用。

头面部穴位
【迎香】两鼻翼外缘,鼻唇沟凹陷中。
按揉法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烧;黄蜂入洞法多用于治疗鼻炎
【囟门(信风,囟会) 】前发际正中点直上2 寸。
推及揉法多用于治疗神志方面病;摩法多治疗久泻,脱肛,遗尿等虚证。
【百会】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本穴为安神定惊首选穴位之一,常与捣小天心,掐十宣等合用。
【风池】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始部中间凹陷中。
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
【天柱骨】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本穴降逆止呕作用明显,常与揉中脘配合使用。

胸腹部穴位
【天突】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
治疗咽喉肿痛时,用捏挤法,如配以捏挤大椎,
效果更好。
【膻中】胸骨正中,两乳头联线中点。
本穴为气之会穴,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首选穴。
【乳根】乳头直下2 分。
该穴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多与揉乳旁,推揉膻中,揉天突等合用。
【乳旁】乳头旁开2 分。
本穴常与膻中,乳根等穴配用,治疗呼吸系统诸病。
【胁肋】从两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本穴专消有形之邪,为消积要穴,常与摩腹配用。本法消导之力较峻烈,故虚弱的小儿慎用。

胸腹部穴位
【中脘】肚脐直上4 寸。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病证常用穴,多与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等穴配合使用;向下推中脘,多用于恶心呕吐,可与推天柱骨合用。
【腹】腹部。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穴,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配合治疗腹泻;本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为保健四大手法之一,可以单穴使用,亦可以与其他三法(补脾经,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
【脐(神阙)】肚脐。【天枢】脐旁2 寸。
【丹田】 寸。在本穴上作一指禅推法为近期的用法,多用于年龄较大的小儿,治疗遗尿时,用一指禅推法,效果较明显。
【肚角】脐下2 寸,旁开2 寸处。肚角是止腹痛的要穴,拿肚角刺激量较强,不可多拿。本穴常与摩腹,掐揉一窝风合用以治疗腹痛;治疗便秘时,常与推下七节骨,摩腹合用。

腰背部穴位
【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拿肩井多于治疗结束时运用,作为结束手法,称总收法;治疗感冒发热时,常与拿风池,小儿治外感四大手法合用。
【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本穴退热作用较强。捏挤法刺激量较强,多用于治疗热病重证。
【肺俞】第三胸椎下, 寸。本穴有补肺气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肺系虚证,也可与其他具有清宣肺气作用的穴位合用,以治疗肺系实证。
【脾俞】第十一胸椎下, 寸。本穴用于治疗中焦脾胃失调引起的诸证,常与捏脊,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法合用。

小儿推拿稿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药神
  • 文件大小3.71 MB
  • 时间202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