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奇”字何处觅.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奇”字何处觅
一、教学创意
1. 富有艺术的字词处理。
王荣生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了文言文字、词、句处理的4个原则:放过、突出、深入、分离。在本教学设计中,笔者对“颠”“失石”“不已”这类理解“奇”字何处觅
一、教学创意
1. 富有艺术的字词处理。
王荣生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了文言文字、词、句处理的4个原则:放过、突出、深入、分离。在本教学设计中,笔者对“颠”“失石”“不已”这类理解无困难的词,采用了放过的原则;对“圮”“啮”“坎穴”这类难词,只在PPT上标注,让学生知道即可,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临”“并”在现代汉语里不止一个意思,笔者在教学中适时地联系成语,补充一些词汇方面的知识,在学生思维中构建了这些词的词义网络;对于“竟”的理解,笔者则是带着学生在质疑、辨析、比较其含义是“竟然”还是“最后”的学****体验中,一步步走向作者情思的深处;对于“是”“遂”“溯流”等词,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没有提及,而是放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掌握。
2. 新旧教材对比下教学内容的确定。
人教2013年版教材的预****提示和课后****题第一题的第一小题以及第三题,都是关注这一篇文言文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意与思想。部编2016年版教材将原第一个注释中关于《阅微草堂笔记》的介绍放到了课前预****提示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编者注意到这一篇文言文的原生价值,即作为一篇笔记小说,在故事讲述上的艺术。且预****提示“看看作者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故事起,到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从结局悟道理,再到第二题的材料,旨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究这是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这么讲、讲得怎么样等问题。所以,笔者抓住预****提示中“奇闻逸事”的“奇”,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探究文章谋篇布局的章法,把握作者的思想。
3.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提出,要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笔者引用课后思考研究第二题《唐铁牛与蒲津桥》的例子,带着学生去探知这个故事与《河中石兽》的相似之处,明确从现代科学知识来看,石兽也有可能出现在“河中”,然后再带着学生改写故事,把故事改成“讲学家”胜,“老河兵”败,之后再比较改过的故事与作者的故事。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设计中领悟纪昀先生的《河中石兽》是故事,而《唐铁牛与蒲津桥》是史料。
二、教学过程
1. 课前PPT候课,课上直接导入。
(PPT显示课题、作者及作者简介。)
2. 探究第一节,觅“奇一”。
(PPT显示:“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到“寻十余里无迹”,以及“圮”“棹”“曳”的意思。)
思考:(1)《河中石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结合故事内容,讲清楚“临”“并”“阅”等词的词义,其中“临”字联系成语“临渊羡鱼”来释义,“并”字联系“相提并论”来释义。
(3)质疑“竟”字的词义,辨析其含义是“竟然”还是“最后”。
点拨:“竟不可得”的“竟”解释为“竟然”,突出的是找不到的沮丧,而后面他们很快又去下游找,说明他们认为在落水处找不到也很正常。“竟不可得”的“竟”如果解释为“最后”,突出的则是他们找得很认真,找了好长时间。从“

“奇”字何处觅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t83088549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