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民族歌剧创作对西方歌剧优势元素的吸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民族歌剧创作对西方歌剧优势元素的吸收
陈亚敏 摘要: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在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中风格独特。对民族艺术的吸收促进中国民族歌剧特色的形成,对西方歌剧优秀元素的吸取则变为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行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对西方歌剧优与演唱来展现的。不但如此,为了凸显这部民族歌剧的音乐性与抒情性,作曲家冲破了原来歌剧分幕的传统****俗,把原作的剧情用“春”“夏”“秋”“冬”四季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并恰当加入大型器乐演奏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把“春”和“夏”当做整剧音乐的“展示部分”,用来表述两位主角的爱情;把“秋”和“冬”当做整剧音乐的“铺开部分”,重点展现这两位主角由恋爱的欢愉与幸福,逐渐走向失望与分手的戏剧性矛盾冲突日益加深的剧烈转变过程;接着,穿插一场双人舞蹈的“插入部分”和“春”的重现作收尾。让人关注的是,作曲家有意识把“秋”和“冬”的音乐占了整剧音乐的绝大多数篇幅,因此大大加强了整剧音乐的戏剧性的分量与悲剧性的氛围。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发展历程中,施光南先生这一恰当吸取器乐创作手法是富有很大的创造性,有助于歌剧音乐结构的完整与严谨,这一点正是我国很多歌剧音乐创作应该加强的。从创作手段看,施光南在民族歌剧《伤逝》中,吸取西方歌剧的创作手段,运用咏叹调与宣叙调来创设剧中角色形象,充分发挥这一创作手段抒情性与心理描绘功能的优点,强化了对歌剧中角色的心理描绘。施光南在创作《伤逝》的音乐时吸取传统音乐的音律和特色,大都以西方的“二段式”、“三段式”为主要结构,可句式上又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结构紧密相连。这种中西融合的创作手法使得歌剧音乐表现较为耳目一新的风格。
(二)《原野》――走向国际
从1987年10月歌剧《原野》在北京首次上演,其后相继在美国、德国、瑞士、香港与澳门等很多国家和地区上演。中国民族歌剧在西方的成功表演,引起轰动,被给予较高评价。《原野》是继《伤逝》之后中国歌剧舞台上的又一吸取借鉴西方歌剧的成功作品,它在音乐创作上的特点是:
和声空间构筑着重表现悲剧氛围,中心主题贯穿始终掌控整剧哲理精神。序:合唱的大片哭叫声,伴奏乐队大七度、小二度构成的不间断音背景来源于作者家对整剧悲剧情感所安排的那个由两个相差小二度调性叠加一起的四、五度叠置的主要和弦。咏叹调创设多重侧面展示人物个性,多手段写意描绘角色各异。作曲家金湘吸取西方歌剧方法且融进民族语言的说唱道白,再加戏曲的打击乐,巧妙地使用了宣叙调与咏叙调。值得提出的是作曲家揉进管弦乐队做整体的构思,强化了演唱和乐队的立体音效。重唱合唱的使用,多层面表现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乐队和演唱的交响,推进了剧情的向前发展。整剧一些重唱立体地展示了人物角色情感的交锋,复线条的重叠加快了剧情进展节奏,冲破了传统戏曲纯粹对唱的束缚,也冲破了话剧语言的束缚。第三幕大星、金子、仇虎的三人重唱就是极好的范例。演唱和乐队的交响运用表现了作者对整剧的整体掌控和细小情节的细腻处理,反行、平行、逆行,便是剧情向前发展的动力。《原野》感染了观众,它的成功是精准地掌握了作品的深刻内涵,用作品内在力量为立足点,吸取西方歌剧表现手法,保留民族戏曲精髓,融合种种作曲技法做好立体构思。尤其是咏叙调和宣叙调的使用,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上是一次重大突破。
(三)《苍原》――再次飞跃
1995年,辽宁省第三届艺术节

中国民族歌剧创作对西方歌剧优势元素的吸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