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论中医证候.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浅论中医证候摘要:从证候的概念、证候的特点、证候的诊断标准以及证候的现代计量研究方法进行论述, 进一步揭示证候动态变化的规律, 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以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关键词:证候; 辨证论治; 量化分析“证”是疾病过程中机体整体的动态、病态反应, 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 是疾病本质的具体体现。只有对疾病的证候进行正确的判断, 才能施以合理的方药治疗。 1 证候的概念几十年来有关证候的研究和阐发不胜枚举,然而真正能够将证候解释清楚、得到公认和推广的定论尚未形成。郭蕾等〔1〕提出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的复杂巨系统, 包括“证”与“候”两个方面。证, 是指对疾病所处的一定阶段的病机概括, 或非疾病机体一定 2 阶段的机体状态的概括;候, 是指这种病机或状态的可被观察到的外在表现。唐农〔 2 〕提出证候就是一定人体在一定的时序气化相变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状态, 并可以在阴阳五行法则指导下, 通过审察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时相变化, 判断病位与病机, 从而给出具体证型。 1986 年全国中医证候规范研究第二次会议在综合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某些相关脉症, 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 为治疗提供依据。具体地说, 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以及患者个体当时所处特定内外环境本质的反映, 它以相应的症、舌、脉、形、色、神表现出来, 能够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势等病机内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3〕。 2 证候的特点 多变性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内部始终处于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 这种平衡的实现是脏腑之间相互生克、相互制约的结果。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 生克制约运动却是永恒的、绝对的。证候也是动态变化的, 经云“亢则害, 3 承乃制”即是此意。例如: 风热表证不能及时外解, 邪热入里, 可成里热证;风寒表证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寒邪郁于肌表, 可化热转为表热证或入里成为表寒里热证、里热证; 寒邪入里束肺, 可导致肺气闭阻而气逆; 寒邪入里客于经络, 致气血闭阻, 可转化为痛痹证。临床上常常借用证候的运动特性, 既能指导临床防治, 又可研究疾病传变、转化和转归的规律, 同时也可以提醒我们在诊断思维过程中要树立恒动观念,根据证候的变化而变化。 模糊性证候是由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与体征所组成,而中医学在临床上运用“四诊”所获取的症状与体征,其性质、状态均是模糊的〔4〕。如“厚苔”与“薄苔”、“声低息微”与“高亢有力”、“口渴”与“口不渴”、“小便频数”与“小便短少”、“脉迟”与“脉数”、疼痛的“喜按”与“拒按”等等没有一个清晰的区别, 其性质状态多呈模糊性。对于症状与体征的类属也是模糊的, 如浮脉既可见于表证又可见于里证、迟脉既可见于寒证又可见于实热证、腹胀既可见于实证又可见于虚证、小便不利既可见于虚证又可见于实证等等。由于中医诊断中大量地使用模糊概念, 使中医学运用了取类比象法、演绎归纳等分析方法。对于所搜集到的临床表现,把它作为一个“模糊集 4 合”――证候,仍然是一个模糊概念。如“肾阳虚证”是由肾、阳、虚三个小概念构成的, 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 医者只能凭借自己的学术见解或经验予以大体的、笼统判断, 一方面体现了辨治的灵活性, 另一方面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统一性受到局限。 复杂性临床上的疾病种类繁多, 所表现的证候更是千变万化。有辨别比较容易的单一性基础证, 也有比较复杂的夹杂证和复合证。同时, 同一证候在不同的疾病中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如肾阳虚证在小便方面既可表现为小便清长, 又可表现为小便短少或癃闭;肝肾阴虚证在月经方面既可表现为“量多”又可表现为“闭经”等。此外, 六***、七情、劳逸、地理环境、季节气候、职业、年龄、性别、体质、经济状况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阴阳失调、气机失常、气血紊乱等均是造成证候复杂的因素。只有充分认识证候的复杂性, 才能克服诊断思维过程的惯性,使临床诊断更贴近客观实际。 隐匿性任何疾病所表现的症状与体征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 5 多、从轻到重、从不典型到典型不断发展变化的。如癌症早期患者并无任何异常感觉,运用中医的“四诊”也探索不到可供诊断的任何症状与体征,属于无症可辨的“隐匿证”。还有某些阴性症状和体征与疾病的本质不尽一致, 使证候难以反映疾病的本质。如“水肿”病经辨治之后,水肿消退,但肾功能尚未恢复( 尿中仍有蛋白、管型), 往往无任何症状与体征, 无症可辨但疾病确实依然存在。证候的隐匿性使宏观的辨证论治受到局限,微观的辨证论治亟待深入研究。 3 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迄今为止, 中医辨证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临床上往

浅论中医证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nghuang12
  • 文件大小78 KB
  • 时间201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