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针灸技术 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针灸技术
一、毫针刺法

毫针的结构分为5个部分: 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一、毫针刺法

(1)选择针具
1)选择硬度、弹性和韧度较好的不锈钢针具
2)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
(2)选择体位
体位选择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便于医者取穴和操作为原则;有条件情况下尽量采取卧位。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3)消毒
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用具等。
一、毫针刺法

刺手—持针操作的手;押手—辅助进针的手;
进针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1)常用单手进针法:一般用右手持针,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状如持毛笔。
(2)常用双手进针法: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4种。
一、毫针刺法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平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二、行针与得气
:行针,又称“运针”,是指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手法:行针的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
手法:行针的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
基本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从古至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是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临床施术时即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
辅助手法: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为目的的操作手法。
基本手法
提插法
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构成了提插法。指力一定要均匀,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基本手法
捻转法
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后捻转动作,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在180度左右,不能单向捻针。
辅助手法
循法
操作: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
作用:循法可催气。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弹法
操作: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
作用: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针灸技术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马匹匹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