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第一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历史上传染病曾对人类造2年,星期三
特异性主动免疫
—疫苗、菌苗、类***
特异性被动免疫
—抗***、特异性抗体
* 儿童计划免疫是关键
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十一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流行性感冒: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人类发病率最高、传染性最强、危害最大、也最容易被轻视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传染病之一
第二十二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肌痛、头痛伴有严重不适、干咳、咽喉痛或鼻炎,多数患者可在一到两周内恢复。
流感潜伏期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迅速,抗原易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控制难度大。
第二十三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20世纪流感三次世界性大流行
第二十四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血凝素H
神经氨酸酶N
基质蛋白
类脂双层膜
核蛋白壳
甲型流感病毒结构
第二十五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2009年3月,首先暴发于墨西哥。该流感为一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
新甲型H1N1流感 (2009年)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
第二十六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做为一新变种的流感类型,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第二十七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Sneeze can produce millions of droplets and aerosols.
第二十八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易感人群(哪些人容易感染流感?)
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病后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因为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会发生小幅度变异,人对变异后的病毒仍然易感。
所以,即使前一年感染过流感的人,第二年仍有可能再次感染。
第二十九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活禽市场可能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
禽流感病毒易感动物
第三十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如何预防流感、人禽流感?
勤洗手:流感病毒大多数从手传播到口/鼻
不扎堆:减少在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久留
吃熟食:避免进食不熟的鸡鸭蛋、肉
躲病禽:避免接触病禽、病鸟尤其野生动物
勤通风:办公室及家里注意通风换气
种疫苗: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
第三十一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三十二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是指大肠和小肠,是人体消化道的一部分。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体所污染,那么这些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过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样的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
第三十三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肠道传染病容易病从口入
胃肠道传染病多发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气温较高,适合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一些媒介生物如苍蝇等大量孳生,可将病原微生物携带到食品上,引起疾病传播;天气炎热,人们出汗较多,为补充水分,需大量饮水,饮水过多会冲淡胃液,使得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肠道致病菌容易进入人体并迅速繁殖;夏季人们爱生吃瓜果,如不洗净而污染病菌,人吃了也容易得病。
第三十四张,共六十八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三
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该类疾病主要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故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惯,把住“病从口入”,是预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