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针灸学复习总结.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针灸总论腧穴总论 1 腧穴的概念和分类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 361 穴) 2 )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疗效。又称为“经外奇穴”。 3 )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2 腧穴的治疗及主治规律。作用: 1 )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2) 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病证的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 3) 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例如:天枢穴:腹泻——止泻,便秘——通便。主治规律: 1 )分经主治规律手三阴经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三经相同主治手太阴经肺、喉病胸部病手厥阴经心、胃病神志病手少阴经心病手三阳经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点三经相同主治手阳明经前头、鼻、口、齿病咽喉病、热病手少阳经侧头、胁肋病目病、耳病手太阳经后头、肩胛病足三阳经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三经相同点足阳明经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眼病、神志病、热病足少阳经侧头、耳病、胁肋病足太阳经后头、腰背病(背俞并治脏腑病) 足三阴经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三经相同主治足太阴经脾胃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厥阴经肝病足少阴经肾病、肺病、咽喉病任督二脉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任脉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2) 分部主治规律(略) 3) 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3 特定穴 1) 特定穴的意义: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2) 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a、五输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荥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冲盛且合于脏腑。 b 、原穴、络穴: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 称为原穴。十二原穴多分布与腕踝关节的附近。十五络穴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 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 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c 、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郄穴共有 16 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d 、背俞穴、募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称为“背俞穴”共 12个背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为冠以脏腑之名。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共有 12 个。募穴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e 、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 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 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d 、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 8 个腧穴,称为八会穴。八会穴分散在躯干和四肢部, 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 e 、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 8 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均位于腕踝关节的上下。 f 、交会穴: 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4 腧穴的定位方法部位起止点折量寸折量法说明头面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直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眉间(印堂)至 3 前发际正中头面部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际正中 3 直寸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 7 颈椎棘突下 18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 9 横寸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 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部位起止点折量寸度量发说明胸腹胁部胸骨上窝( 天突) 至胸剑联合中点 9 直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的纵向距离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8 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 用于确定下腹部部经穴的纵向距离两乳头之间 8 横寸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针灸学复习总结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ihuai48
  • 文件大小300 KB
  • 时间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