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寻找自己的位置.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寻找自己的位置常熟市石梅小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市虞山东南麓、梁昭明太子读书台旁, 至今已有95年的历史。而今的石梅小学有30个班, 1400多名学生, 近百名教职工, 学校依山而建, 校中有山, 校舍高低错落, 故亭长廊, 绿树红花, 颇具江南园林格调, 是一所园林式学校。学校致力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爱国、勤奋、团结、求真”的校风, “严谨、务实、勤奋、创新”的教风, “勤学、守纪、多思、善问”的学风; 致力于创建学校的特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使百年老校焕发出了青春。 1993 、 1996年连续两次被省教委授予“江苏省模范小学”光荣称号, 成为江苏省知名小学, 为常熟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学校要“常规加特色”、教师要“达标加专长”、学生要“合格加特长”的三加思想是常熟市教委于1990年在全省率先提出的,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三加”思路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使学校形成特色,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2 一、常规加特色建设。常规是基础, 特色是发展。已经形成的特色, 反过来又能成为高起点的常规, 如此不断循环, 学校才能逐步攀登新的高峰。几年来, 我校坚持把常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 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请假制度》《学校会议制度》《课堂教学常规的规定》《“五认真”评优制度》等。狠抓各科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科研管理等。管理中重过程、重平时, 充分发挥各教研组的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各组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我校的语文、数学、电教、自然等教研组都被评为常熟市的先进教研组。另外, 我校在管理中着力理顺各层人员的工作关系, 努力完善各室( 自然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陈列室、劳技作品展览室、校史展览室) 的建设与管理。既使大家明确职责、大胆工作, 又能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几年来, 我校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常规管理一等奖, 常熟市校园管理、德育工作、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常熟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过硬的常规管理, 使师生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觉行为, 保证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持了在当地的领先地位。在抓好常规的同时, 我校多年来已形成电化教育、劳动教 3 育两大办学特色。早在1978年, 我校就开始把电教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探索。马友檀老师经过反复试验, 终于制成了一架双镜头幻灯机, 王美卿老师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在长期实践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在加强电教专题研究的基础上, 踏上了教育科研之路。从1986年开始,我们每年举行一次电教研讨会,除本市学校外, 还有苏州、昆山、无锡、上海等临近县市的兄弟学校参加。 1987年, 我校又承担了省电教馆、苏州市电教馆下达的课题《电教在小学课堂同步教学中的作用》《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实验于翌年八月顺利完成,实验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19 89年, 我校将录音应用于学生作业, 在语文、数学教学中指导完成有声作业,论文也刊于《上海教育科研》。我校还为中国教育电视台提供了三节电教课实录。教育科研使我校的电化教学搞得生机勃勃, 至今我校在省级以上发表电教论文200多篇, 学校在1992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电教示范学校”。近年来,我校又加快了电教的特色建设,1994年,我 4 校重建了电化教学楼,形成了两个可上观摩课的电化教室, 微机室、语音室各一个, 一个设备现代化的演播厅, 开通了全校闭路电视。同时进一步重视电教软件建设, 在原有基础上开始进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1996年, 我校申报并接受了全国电教实验学校的验收。电教已成为我校不断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的一个窗口。 1990年,我校又把劳动教育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以此为突破口, 加强素质教育。我们根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精神, 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订了《劳动教育纲要》, 在一至六年级分别开了下列劳动课: 纸工、泥工、传统工艺、烹饪、电工、金工和缝纫等, 并编出系列教材16册。随后通过“内驯、“外聘”、“脱产培训”等方法较快地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劳动课教师队伍, 并建成了装备较全的劳动课专用教室,包括缝纫室、钳工室美工室、电工室、传统工艺室、烹饪室等, 按照自我服务、家务、社会公益三块劳动教育的要求,建立了18个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为提高劳动课教学质量, 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 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并把其流程图及详细说明印在劳动课专用备课本上, 反复实践, 不断完善。学生人手一张《劳动联系卡》,它是家庭、学校全面了解孩子劳动情况的 5 渠道,更是孩子劳动成绩的重要依据。我校还集思广益、反复修改, 制订了一套周密可行的评估体系, 包括对学生公益劳动、家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的科

寻找自己的位置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fada118
  • 文件大小80 KB
  • 时间20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