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有关人体触电的知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有关人体触电的知识
1 电对人体伤害的种类
人为什么会触电?
由于人体组织有三分之二是由含有导电物质的水分组成的,所以人体是良导电体。触电一般分为:电击、电伤
电流对人体有害作用主要表现为:电热作用、电离或电解作用、生物学作用、机械作用
电热作用:电流通过人体时,电流的热效应会引起肌体烧伤、炭化或在某些器官中产生损害其正常功能的高温;
电离电解作用:肌体内体液和其他组织会发生分解,使各种组织结构和成分破坏; 生物学作用:神经组织或其他组织受刺激兴奋,内分泌失调;
机械作用:电能在体内转化为机械能引起损伤。

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使肌肉非自主地发生痉挛收缩造成的伤害,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危及生命。
电击分:直接电击、间接电击
直接电击-人体直接触及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
间接电击-人体触及电气设备故障后意外带电部分所发生的电击。

电伤-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给人体造成的伤害,往往在肌体表面留下伤痕,造成电伤的电流比较大。
电伤分:电弧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
电弧烧伤-电灼伤,最常见最严重,电流的热效应,症状是皮肤发红、起泡,组织破坏或烧焦。
电烙印-载流导体较长时间接触人体时,因电流的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作用,接触部分的皮肤变硬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痕迹。
皮肤金属化-由于电弧或电流作用产生的金属微粒渗入皮肤表层而使皮肤变得粗糙坚硬并呈特殊颜色。
2 电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影响因素
电对人体的伤害
伤害程度的影响因素:电流大小、作用时间、电流途径、电流种类和频率、电压、人体电阻、触电者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周围环境条件。

摆脱电流-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男16/女10 致命电流-在较短时间内会危及生命的电流。(室颤电流)

(1)作用时间越长,室颤电流减小:~5秒时,
室颤电流I=
50116
或者:当t≥1s时,I=50mA;当t≤1s时,I=mA
tt
(2)作用时间越长,电流波峰与心脏搏动波峰重合的可能性越大。
(3)作用时间越长,人体电阻会降低。
总结:电流作用于人体时间越长,触电人的危险性越大。因此,触电急救的原则中要求“迅速”。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电流对人体器官的损害:
通过大脑: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抑制而致使呼吸停止以及循环中枢抑制而使心跳驟停;
通过心脏:可引起心脏纤维变性、断裂或凝固性坏死、丧失弹性(高压电),能引起心室纤维颤动(一定电流);
通过脊髓:可引起肢体瘫痪;
通过肌肉:能使肌肉抽搐、痉挛。
试验结果数据

试验表明:频率在30~300Hz的交流电最易引起人体室颤。
各种频率死亡率P5页
结论:工频交流电对人体伤害最严重,交流电的频率离工频越远,对人体伤害就越降低。

U=IR
且当电压越高时,人体组织会电离,电阻会降低。

(1)人体电阻。内部电阻和皮肤电阻
内部电阻:固定,与外部条件无关,约500~800Ω左右。
皮肤电阻:主要由由角质层厚度决定。一般为1000~1500Ω,角质层损伤会降低电阻。其他影响因素有皮肤潮湿、多汗、有导电粉尘等。
虑,在危险场所按5mA。
3 人体触电的方式
三类方式: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接触电压和雷击

(1)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的单相触电。
电流途径:人体→地→中性点接地装臵形成闭合回路。电流大小:取决于相电压和回路电阻。(2)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的单相触电。
电流途径:→人体→大地→阻抗→U相; →人体→大地→阻抗→V相。电流大小:取决于线电压、人体电阻和阻抗。

电流途径:从一相到另一相。
、接触电压和雷击触电
(1)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米以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米以内。离接地点越近,承受的电压越大。(2)接触电压触电:
离接地点越近,承受的电压越小。
(3)雷击触电:直击雷、感应雷、雷电侵入波、球雷。
直击雷-闪电直接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臵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现象。防直击雷措施:装设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避雷网(带)。
感应雷-雷电感应和静电感应。雷电感应-闪电放电时,

有关人体触电的知识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