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针灸治未病的临床举隅及体会的论文.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针灸治未病的临床举隅及体会的论文.doc针灸治未病的临床举隅及体会的论文
针灸治未病的临床举隅及体会
【关键词】针灸治未病
【摘要】通过对2例病案的介绍和分析结合笔者对“治未病”及针灸治未病的理解提出了针灸治未病应注重对经典著作中“治未病”理论及内容的把握。要重视对“见微知著”的把握及对“治未病”时机的把握的观点。
【关键词】针灸治未病
abstract based on tent before being sick”.so,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doc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classics of the “treatment before being sick”and pay attention to “jianoxibustion to treat before being sick.
key oxibustion;treatment before being sick
笔者从事针灸临床多年,一直重视针灸在“治未病”领域中的运用,特别是对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现举病案2例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者,女,27岁,未婚,2008年5月8日就诊。主诉:痛经15年。病史:此患者13岁初潮,即出现痛经,每逢例假来临之时即出现小腹胀冷痛,疼痛严重,必须卧床,每经行量少不畅,色黑,有血块,怕冷,伴随小腹下坠,喜热按,腰痛不舒,手足发凉,有时头痛,不恶心,行经1周,周期基本正常,舌质淡苔白薄,脉细。因听说中医能治此病曾来询诊,令其经行前1周就诊,故今来就诊。中医诊断:经行腹痛;西医诊断:痛经(功能性痛经)。治法:通经散寒止痛。针灸治疗,取三阴交、气海、关元。针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气海、关元用灸法(采用温灸器灸),每日1次,留针30分钟,所灸部位以皮肤红润为度,1周后月经来潮,疼痛消失,经量经色均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痛经属临床常见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常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本案属于功能性痛经即无器质性病变者,治法应以通经散寒止痛为主因此取三阴交,此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既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使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又可以祛内寒、调血室、疏下焦,通经而止痛。气海、关元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采用灸法取其温经散寒之用。此案重在对治疗时机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
例2:患者,女,56岁,2007年8月11日初诊。主诉:单侧耳鸣如蝉半年,加重1周。病史:患者自半年前因家庭琐事争吵,出现耳鸣,近来加重鸣声隆响伴头晕、失眠、口苦咽干,大便干,食少,舌质红,苔白厚,脉弦长有力。经耳鼻喉检查外耳道、耳膜无明显异常。中医诊断:耳鸣(肝胆火盛)。治法:清肝泻火,疏通耳窍。针灸治疗,取听宫、听会、翳风、太冲、丘墟、足三里、三阴交,针足三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每日1次,留针30分钟。两诊后,耳鸣大减,咽干、口苦消失,随即加安眠、四神聪,五诊后耳聪,余症消失。耳鸣属于门诊常见病,本病属于肝胆火盛型耳鸣,治法应以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为主,因此取翳风、太冲、丘墟以疏通经络,清肝泻火;取听宫、听会以疏通耳窍。因本病迁延半年有余,伴食少,因此略有脾虚之象。《难经
·七十七难》有云:“见肝之病,则知肝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

针灸治未病的临床举隅及体会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