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概第四章.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概第四章
第1页,共112页,2022年,5月20日,***10分,星期二
第一节 昼夜交替
一、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
二、昼夜交替
(一)昼夜交替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二)昼夜交替的后果
第2页,共112页,20运动的周期,从今年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的一瞬间起,到来年太阳又直射北回归
线的一瞬间止,此段时间间隔,就是一回归年。
(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其长度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
第10页,共112页,2022年,5月20日,***10分,星期二
(二)太阳回归运动的意义
由于太阳的回归运动,形成了地球上的四
季和五带。

据之一。
由于太阳的回归运动,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和
正午太阳高度才有它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差异。由
于两者的季节变化,一年分为四季;由于两者的
纬度差异,全球分为五带。
第11页,共112页,2022年,5月20日,***10分,星期二
二、四季的递变
(一 )形成四季和五带的主要因素
地球上一 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冷暖变化,
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不均匀
所造成的。
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接受太阳辐射热能的数量,
取决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
对于某个地区或某个半球而言,日地距离的变化
不是造成季节更替的主要因素,它只能对夏季的
炎热和冬季的寒冷起到增强和消弱作用。
形成地球上四季和五带的主要因素是昼夜长短和
太阳高度,而日地距离是次要的。
第12页,共112页,2022年,5月20日,***10分,星期二
1、昼夜长短及变化
(1)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夜长短是由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的。地球
上的昼弧是指处在昼半球的纬线弧段,夜弧则
是处在夜半球的纬线弧段。
地球上的昼弧和夜弧是和天球上太阳周日运动
的昼弧和夜弧相对应的。
天球上的昼弧是指太阳的周日圈在地平上的弧
段,夜弧则为太阳的周日圈在地平下的弧段。
第13页,共112页,2022年,5月20日,***10分,星期二
天球上太阳周日运动的昼弧长度,在天文学上是用解
球面三角形的方法求得。
计算的关键一步,是求出
日落时的太阳时角t(此时的太
阳时角等于半个昼弧的长度)。
根据余弦定理,半昼弧长
同地理纬度φ和太阳赤纬δ的
关系如下:
cost﹦﹣tgφtgδ
则t﹦arccos(﹣tgφtgδ)
以上便是半昼弧公式,公式中φ和δ皆以北半球
为正,南半球为负。
Q
Q'
P
天赤道
N
S
Z
日中
t
90º-φ
90º-δ
S
日没
地平圈
90º
第14页,共112页,2022年,5月20日,***10分,星期二
①当地的地理纬度φ—— 空间因素。
如果忽视太阳视半径和大气折光作用,任何地点、
任何日期的昼长和夜长为:
昼长: D= 2 arc cos(– tgφtgδ)/ 15o
由半昼弧公式可以看出,某地某天的昼弧和夜弧
的长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②当时的赤纬δ(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 时间因素。
夜长:  N= 24h -D
第15页,共112页,2022年,5月20日,***10分,星期二
(2)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在同一日期,太阳赤纬可以看成是常数.因此,
同一日期的昼夜长短就因地理纬度的不同而不同。
在不同日期,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有不同的情况。
但是,有三条是全年所共同的:
a.赤道上的昼夜终年等长,即终年各为12小时。
b.太阳直射半球,昼长夜短,高纬地区(φ≥
90o-δ),昼长达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
非太阳直射的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相应
地区夜长达24小时,出现极夜现象。
c.无论何时,极昼极夜总是出现在
φ=±( 90o‐|δ| )的纬线圈之内。
第16页,共112页,2022年,5月20日,***10分,星期二
66O34’S
23O26’S
0O
23O26’N
66O34’N
南极
北极
24时
12时
18时
6时
0时
二分
二分
北至
北至
南至
南至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昼长
第21页,共112页,2022年,5月20日,***10分,星期二
由于太阳赤纬的极值是±23o26',因此φ=66o34'
和φ= – 66o34'的纬线圈

地概第四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卓小妹
  • 文件大小6.98 MB
  • 时间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