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国内电子和电声音乐发展的思考与分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国内电子和电声音乐发展的思考与分析
摘 要:电子音乐和电声音乐在中国起步虽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由于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传统音乐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本文主要从二者各自的特点、起源发展、面临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初央音乐学院率先成立了计算机音乐实验室,并为本科生开设相关课程;随后,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也陆续筹建了音乐工程系。如今,全国已经有十几所音乐院校开设相关院系和专业,培养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中国电子音乐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最佳时期。

电声音乐的发展要比电子音乐稍早几年,最早是应用于电影配乐当中,当时的观众无不被这种奇妙的声音所吸引。梦幻般的音色不仅拓宽了人们的音乐审美领域,也增加了音乐自身的艺术魅力。
早在电影《黑三角》(1977年)、《猎字99号》(1978年)、《小花》(1979年)中,都已经陆续开始用到了电声乐器,独特新颖的音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记忆。在电影《甜蜜的事业》(1979年)中,电声乐器已经发展到能够演奏滑音,进一步增加了它的表现力。作曲家王立平为纪录片《潜水姑娘》中的配乐,以美妙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陶醉了无数观众和听众。由郑绪兰演唱的那首风靡一时的、由王立平作曲的歌曲《太阳岛上》及浦琪璋改编创作用于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中的音乐《渔舟唱晚》也都用到了电声乐器。1986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由许镜清作曲的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其中由电子鼓演奏的前奏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 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以崔键为代表的西部民谣体摇滚乐队和歌手。1986年在北京展览馆的一场演唱会中,一首《一无所有》成为中国摇滚乐正式登台亮相的标志。重金属般的乐队声音,粗犷豪放、宣泄般的演唱、***的着装曾使无数观众痴迷疯狂。观众的强烈反响预示着改革开放初期青年人的观念在发生变化,表达了青年人潜意识中新的审美追求。
电声音乐的实质是用通电的乐器演奏演唱作品,虽然适于表演的曲目和风格范围很广,但更多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大众化的通俗歌曲。因此,十分易于普及和流行,也使得这种音乐更为接地气。
三、电子音乐、电声音乐的定位,及与其他类型音乐的关系。

电子音乐属于电声科技与音乐艺术的混合产物。它虽然也被多用于电影、广告等领域中。但是,实际上还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它的基本属性、音乐语言特点,艺术风格更适合于创作现代音乐,所以,应定位于小众艺术范畴。
而电声音乐则有与生俱来的草根性和娱乐化性质,尤其适用于户外大型演出,如大型音乐会、产品发布会、推广会、广告宣传,或用于街头背景、迪厅、夜总会、酒吧等公共场所,是典型的大众艺术。

电子音乐丰富了音乐表达的方式和语言,它无需借助传统乐器来演奏作品,也不局限于用传统的作曲思维、技术来构思和创作。电子音乐具有独立完整的创作、演奏和录制系统、再加上拥有海量的音色素材而自成一系,它无需与其它类型音乐融合,也和其他类型音乐没有必然的关联。
而电声音乐则与流行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早期它就是属于流行音乐系列。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立的乐器系列和配置标准,加上独特的音质音色和演出风格,轻音乐队难以与之再相兼容,便从流行音乐系列中分离出来,也就是现在的

对国内电子和电声音乐发展的思考与分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