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七章 Huo-地球内部构造.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球的内部构造
陨石
地震波
重力
陨石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g=(1+
陨石
地震波
重力
陨石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g=(1+-)毫伽
θ :纬度

(Crust):大洋厚7-8km;大陆平均35km,喜山最厚70km.
● Si-Al层(A’层:大陆地壳)
成分相当于花岗岩(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P波6/秒;.
陆壳变形复杂,陆核形成很老. 2亿年前的地层大都分布在陆壳中.
——————————康拉德面——————————
● Si-Mg层(A’’层:大洋地壳)
成分相当玄武岩(辉长岩);P波7/秒;;缺少花岗岩
———————————33km(莫霍面)——————
(Mantle):成分相当于为超镁铁岩.
上地幔: B’层,固态,~30km厚. A’+A’’+B’=岩石圈
铁镁钙含量高;P波速度为8km/秒;火山岩中的包裹体和模拟实验得出:
橄榄石55%+辉石35%+石榴子石10% = “辉石橄榄岩”(与上地幔相同)
——————60km(大洋区)或150km(大陆区)————
B’’层,平均60-250km,此200km为软流圈,玄武岩浆源;.
1-10%的物质呈熔融状态,强度小、波速低、可缓慢流动.
—— 413km:相变过渡带,密度和波速增加,称震中距200间断面———
C’层: 固相带,密度更大,使橄榄石分解为FeO、SiO、MgO。
C’’层, 成分和物相无变化,密度和波速随深度加大而加大.
——————————670或984km————————————
下地幔:铁镁含量更高
D’层,除波速密度外,情况不明.
D’’层,除波速密度外,情况不明.
—————————2898km(古登堡面)————————
占地球质量的1/3;密度极大(10-11);成分推测为
铁与少量镍、硫混合物.
E层(外核):液态(P波阴影区是由于界面折射,而S波阴影区是
由于不能通过横波)
———————F层(来曼面:内外核过渡带)————————
G层(内核):固态
——————————6371km(地心)———————————
地球内部结构构造小结
1 地球的内部形态
层圈状:地壳+上地幔顶部=岩石圈→软流圈→固
相上地幔→固相下地幔→液态外核→固态内核
7个界面:康拉德面→莫霍面→岩石圈-软流圈界面
→200间断面→上-下地幔界面→
古登堡面→来曼面
2 物质成分
地壳(硅铝+硅镁)
地幔(铁镁硅酸盐(上);硅-硫-氧化物+Fe-Ni(下))
地核(铁+镍+硫)
3 物理状态:密度、震波

,如何能保持平衡?
陆地平均高840米,;
最低处土鲁番艾丁湖-154米;荷兰平均-5米;
海洋平均深-3800米,最深海沟-11033米,为马里亚纳海沟.
(山根说, Aily G B,1855)
山体、平原区的岩石密度相同,山体下沉深而平原下沉浅;由于下
沉的深度不同而保持平衡. 特点: 无水平底界.
(Holmes A,1978)
●原理:高山下面地壳厚,
呈镜像反映,称均衡现象.
●原因:地幔顶部有一平面,叫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
重量相等,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均衡面≠莫霍面.
●平衡是暂时的!内力作用下,地壳加厚,平衡破坏;
外力作用下,山体剥蚀,低地和海洋沉积,平衡破坏.
艾利的山根说模型
重力均衡、莫霍面和均衡补偿基面模型
第七章 结束

第七章 Huo-地球内部构造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和合
  • 文件大小18.68 MB
  • 时间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