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最新全新-泰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泰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
培训教材
泰安市教育局
二○一四年八月
第二篇教师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章礼仪概要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一种文化和行为规范,礼仪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是个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修养的法宝,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学****礼仪,不懂得礼仪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更谈不上受到他人的欢迎。“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心有礼则心泰。”
第一节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具体说,指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言语谈吐及相应仪式等方面已约定俗成的规范方式,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也可简述为,礼仪是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 
礼,本意是敬神,引申为敬意的通称,主要是表示敬意的态度。仪,是礼的动作或方式,是外在形式。“礼”和“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礼”是内在的,是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尊重、敬意的态度;而“仪”是外在的,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动作、形式等表现出来的“礼”。“礼”是“仪”的本质,“仪”是“礼”的现象。另一方面,“礼”和“仪”密不可分,即内在的“礼”只有以外在的“仪”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只有“礼”和“仪”的完美形式结合并表现出来,才是完整的礼仪。
礼仪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既体现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
也体现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包含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也包含着整个社会的品行修养。 
二、礼仪的渊源与发展

“礼”字最早出现在金文里面。对于礼仪的起源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左传》中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民族正是以其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赞誉的。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我国历史上制礼的第一人。
图1-1
春秋末年,孔子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传统礼仪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核心思想“仁爱及人”一直影响至今。(如图1-1)《周礼》《礼记》《仪礼》三部典籍的问世,更全面直观的阐述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容。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也重视
“礼”,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他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把礼看作

最新全新-泰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文档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2-28
最近更新